关注我们

扫描微信,随时获得最新资讯

南充高坪区:就业扶贫托起群众致富梦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9-12-06

近年来,南充市高坪区致力探索“家门口就业、造血式扶贫”模式,围绕贫困人员需求,实施推岗就业、技能培训、车间吸纳、托底安置等举措,实现贫困人员想技能有培训、想就业有岗位。

  公益岗位“拔穷根”

12月2日上午,刚吃过早饭,长乐镇滩涂坝村村民李强就穿上红色的救生衣,驾驶小舟,打捞高坪区斑竹乡滩涂坝村螺溪河上的垃圾。

去年8月,高坪区就业局就在全区设置了37个河道保洁巡查工作农村公益性岗位。李强就是公益性岗位的工作人员之一。  “真是太感谢镇里给我们安排公益性岗位,让我在家门口就业,解决了生活难题!” 谈到自己的新“差事”,李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而像李强这样圆了就业梦的贫困群众,在高坪区各个乡镇有3000多人,他们在“政策福利”的帮助下,变身“工薪族”,增强了脱贫的信心和致富的决心。

近年来,高坪区始终把促进和改善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脱贫攻坚任务和民生改善的主要目标来抓,积极采取落实就业政策、完善平台建设、优化技能培训、强化就业服务等举措,为广大贫困户“拔穷根、扎富根”提供有力的保障。针对贫困劳动力群体年龄大、文化低、技能弱的特点,积极开发精准扶贫公益性就业岗位,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中因照顾老人、小孩、病人等无法外出务工的留守人员,开发乡镇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巡河巡湖、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同时为确保就业资金真正发挥扶贫作用,杜绝“养懒汉”,又进一步完善退出机制,明确管理标准,对上岗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做到扶贫扶到“点上”,资金用在“刃上”。

  技能培训增强“造血功能”

前几天,青居镇政府大会议室召开了就业培训,据了解,本次培训是高坪区总工会与青居镇政府联合开展的“培训与就业”活动,参加培训的人员累计120人。

镇干部告诉记者,本次培训旨在从根本上解决返乡农民工、失地农民家庭人员的生计,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帮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找到合适的工作,达到自主创业与自谋职业的目的,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纵有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记者从高坪区人社局获悉,今年,高坪区继续锁定贫困村、瞄准贫困户,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力抓手,进一步提高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增强扶贫对象“造血功能”,陆续对有劳动能力而未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全员培训,确保每一个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庭至少有一人以上实现就业创业。

据了解,高坪区依据各乡镇贫困劳动力精准扶贫情况摸底表,按照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和愿望,按培训项目分类登记造册,培训对象落实到人,做到底子清、数据准、培训精准,确保各类培训有序稳步推进。根据贫困户家庭发展现状,确定了电工、焊工、厨师、面点师、竹编、家政服务、农艺工、有害生物防治员、电脑应用、美容美甲等10余个培训项目,组织信誉好、培训质量过硬的培训机构下乡开展培训,把就业培训课堂搬到群众“家门口”,通过系列化培训,让贫困劳动力切实掌握一门技能,实现技能扶贫。目前,全区共有3384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通过培训掌握了1门以上专业技能。

同时,该区还积极搭建职介桥梁促进农民工就业,及时捕捉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充现代物流园等园区企业及其它龙头企业用工信息,积极协调相关企业降低招聘门槛,通过网络招聘、现场招聘、专场招聘、乡镇级赶场式招聘会等多种形式,为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转移就业机会。2019年至今已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扶贫大型现场招聘会”、“送岗位下乡”活动22场,提供就业岗位13336个,促进392名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扶贫车间搭建就业新载体

近日,一走进长乐镇龙运鞋业的扶贫车间,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只见上百名中年女性正坐在机器前,流水线制作半成品鞋子。

“感谢政府的扶贫好政策,让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在这里上班每月工资2000多元,还能照顾到家里,我很满意。”正在车间工作的贫困群众惠明霞兴奋地说。该扶贫车间主要以吸纳当地贫困群众就业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车间现有贫困群众30人,每月人均工资2000元以上。

惠明霞家里6口人,两位老人常年患有慢性病需要吃药。来扶贫车间上班之前,她一直在家带孩子,全家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丈夫一个人身上。去年,她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来到龙运鞋业扶贫车间上班,既挣了钱,又能照顾家里。今年因业绩突出,还当上了班长。

“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挣更多的钱,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对于未来,惠明霞充满信心。

据了解,目前南充龙运鞋业有限公司已在龙门街道办、阙家镇、长乐镇、东观镇建立分厂车间,分别吸纳近百人就业。

据了解,高坪区大力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建设,通过“企业+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引导、鼓励、支持区内制鞋厂、特色手工艺、农产品加工等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利用乡镇、村社闲置土地、房屋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车间务工,建立与贫困户、行政村的利益共享机制。目前在全区共计建立了11个扶贫车间共计带动就业1359人,其中贫困户725人,月人均工资可达到2000元。(陈星颖  周汉兵  张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