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在外打拼,一直很想回家,一怕没好工作,二怕钱不够。现在有好政策,农民有盼头,今年回来就不走了,准备留在家里搞种植……”在青神县瑞峰镇青杠坪村目前召开的返乡农民工座谈会上,许卫发自内心的言语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之所以选择留下来,许卫有着自己的考量:一是回乡可以陪亲人;二是家乡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三是好的政策有吸引力。
据悉,为了吸引和许卫一样的农民工归巢创业,近年来,青神县以“回来吧,在家门口就业,与孩子一起成长”为主题,坚持政策引领,巧搭就业创业平台。截至目前,该县农村居民自主创业7000余人,2015年至今,吸引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2000余人。
搭政策“桥”吸引农民工回乡创业
“在外面打拼的十几年,从来没有感受过这种生活在家乡、事业在家乡的温暖。”2018年1月才回乡创办万众竹木制造有限公司的返乡农民工万志超感慨道。虽然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公司发展面临重重困难,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这不,最近他正张罗着扩大公司生产规模的事,“以前的厂房面积是2500平方米,现在又新租了近1800平方米的厂房。”
据了解,立足本地实际和特色,青神县研究出台了建设全国特色产业示范县推进机械、竹编、椪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办法,促进返乡下乡创业等一系列“真金白银”的特色政策,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同时主动落实税收、土地流转、融资等返乡创业优惠政策,调动创业热情。
此外,在资金保障上,政府每年给予2000万元的工作经费,加强产业扶持、城乡统筹、人才激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搭关爱“桥”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终于找到组织了,在外闯荡真不易,作为党员难以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就仿佛离群的大雁失去了方向,没有归属感,今天终于可以正常参加组织生活”。3月29日,在云南省昆明市成立青神县驻云南农民工流动党支部授牌仪式上,青神县农民工党员鲁学丽发出肺腑之言。
据悉,随着农民工群体不断扩大,像鲁学丽这样外出务工党员不断增多。为此,青神深化“党建+保障”工作,对全县6.5万农民工台账进行梳理分析,建立起优秀农民工、农民工党员、返乡创业农民工3本台账,并成立青神驻北京、云南、西藏农民工流动党支部和就业创业工作服务站。每年慰问县外农民工5000余人,召开农民工座谈会50余场,宣传优秀青神籍农民工,关心关爱农民工,积极鼓励农民工回乡发展。
此外,还通过开展青神创业明星评选等活动,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在全县上下形成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其中,该县农民返乡创业代表黄平、商建国、吴勇智等先后被评为全县“十佳创业明星”、全市“创业明星”。
搭品牌“桥”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
农民工返乡后,如何才能留住他们?近年来,针对农民工返乡需求增大的实际,青神县提出“回家创业、就地生财”的劳务新思路,积极搭建“三大平台”,发展特色品牌产业。
坚持品牌引领回流。创新开展“回来吧,在家门口创业就业,与孩子一起成长“六个一”主题活动,鼓励外出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连续5来,通过就业推介、专场招聘等,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8000余个,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
坚持特色品牌培训。每年组织开展竹编、机械产业工人“双千”培训。截至目前,共培训农民工学员12000余人,帮助8000人就业创业,开展“互联网+”、SYB创业培训专题培训,培训农民工电商3000多人。
坚持搭建创业平台。出台椪柑、竹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积极提供小额担保、妇女创业贴息贷款,成立农民工创业指导专家团体定向指导,鼓励和助力农民工创业。
搭安居“桥” 解决农民工返乡之忧
安居才能乐业,打造什么样的环境才让农民工安居?青神县在就住、就学、就医“三就”问题上做足文章,以解决农民工返乡之忧。
保障农民工进城“就住”。县政府每年建设公租房的五分之一分配给进城务工、经商一年以上的农民工,目前达300余套。
保障农民工子女“就学”。把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子女纳入城区教育发展规划,开办寄宿制教育学校5个,增设城区学位近2000个,“乡村少年宫”11所,保障其平等接受教育。
保障农民工平等“就医”。在县级医院开通农民工就诊“绿色通道”,落实经验丰富的专家轮流坐诊;建成全民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服务点57个,为农民工及其家属免费体检并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在城区农民工聚居地建立疾病监测中心,通过节假日“巡诊”“义诊”为农民工提供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等服务。(四川省人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