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扫描微信,随时获得最新资讯

四十年人才强国路

来源:中国人事科学网 发布时间:2019-02-12

□ 孙 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大批各方面各领域的优秀人才。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人才强国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国与国竞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人才竞争。改革开放以来,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和国家从国内外形势出发,深入分析了我国人才队伍的整体情况、问题、需求和不足,以及“人才”与“强国”之间的辩证关系,逐步形成、明晰和完善了人才强国的战略地位和战略安排并进行了有力的贯彻落实。
  40年来,人才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从进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进入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从写入“十五”计划、到制定专门规划中央文件再到写入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人才”这一核心资源、关键资源、战略资源认识的不断深化、践行和再提升。
            深化提升人才强国战略
  回顾40年来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背景下人才队伍的建设历程,是一个人才开发重心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动态调整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由单一性人才资源开发过渡为协调性人才资源开发的过程。
  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人才强国战略写入党代会报告和党章,这标志着人才强国战略被确定为我国基本战略之一,人才工作提升到国家最高战略层面。
  2010年,中央召开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颁布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自此,我国人才工作在组织部门“牵头抓总”领导下,在政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部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巨大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才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任务。总体看,新时代的人才强国战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战略牵引,突出高精尖缺的战略导向、“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工作路径,强调了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的重点任务和“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的总体目标,形成了一个体系完整、相互支撑的国家人才战略体系。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动“高精尖缺”人才培养,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2016年,中央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打响了进入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深水区的克难攻坚战役。针对推动人才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放权松绑”为核心,在人才集聚、人才使用、人才激励和开放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正在产生新一轮人才红利释放效应。
  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对“人才”资源的重视提高到一个战略新高度。按照部署,从现在起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更加坚定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下一步,推动重点人才政策与体制机制改革的有效实施和落实,首先要坚持高端引领,下大力气集聚、培养一批真正具有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引领能力的世界级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现有人才队伍优势、工作基础优势和“党管人才”体制优势,建设世界人才强国,为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培养造就世界“人才大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才工作投入大幅增加,一系列重大人才工程启动实施,一些重要政策措施集中出台,体制机制和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强化,人才市场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人才统计制度初步建立。
  在一系列重要人才工作布局和推动下,当前全国人才队伍建设已经迈上了历史新台阶。
  人才资源规模显著增加。截至2015年底,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达1.75亿人,人才资源总量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例达15.5%,基本实现2020年1.8亿人、16%的规划目标。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总量,较五年前分别增长4.0%、45.5%、32.0%、57.2%、61.4%、272.1%,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资源总量分别超出2020年规划目标3.2和15.4个百分点。
  整体人才素质水平明显提升。截至2015年底,我国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48.5人年,比2012年增长6.2人年,超出2020年规划目标5.5人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16.9%,比2012年上升3.3个百分点,超过2015年15%的规划设定目标;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27.3%,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劳动力的比例达3.3%,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达42.4%,比2010年上升8.2个百分点。
  人才投入和效能显著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8%,比2010年上升3.8个百分点,超过2020年15%的规划设定目标;人才贡献率达到33.5%,比2010年上升6.9个百分点,人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全球人才磁场效应不断增强。回国与出国人数“逆差”逐渐缩小,逾八成留学人员学成后回国发展,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
          迈步走向世界“人才强国”
  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健全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各尽其能、各展其才的制度体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人才事业发展驶上快车道。
  当前全国人才事业和人才工作发展产生了三个显著变化。
  人才工作战略地位显著提升。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不断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进一步明确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的人才工作职责,指导各地各部门加强人才工作领导和工作机构建设。各地各部门将人才作为发展之基、转型之要、创新之源,在工作推动中“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扩大开放必先扩大人的对外开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理念得到普遍认同。
  人才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显著优化。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合力推进,重拳出击,将中央的一系列重要工作部署一步步具体化、项目化和制度化,一系列配套文件、操作措施陆续出台、落地。当前,在全国层面一个涵盖人才引、育、留、用、服的政策网络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显著优化,为进一步推动人才规划各项目标全面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
  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环境显著改善。让高层次人才干成事业、干好事业,成为当前各地优化人才环境的主旋律。调查显示,在省级层面,将高层次海外人才引进和创新创业科技人才支持作为工作重点的超过90%。当前,人才各项规划措施激发了人才创新活力,释放了人才创业能量,一个尊重人才、见贤思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整体社会氛围初步形成,各类人才满意度水平日益提高。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旧面临人才数量增长快而人才质量提升慢;人才素质变化快而人才结构优化慢;人才投入增加快而人才成果转化少的突出问题。
  同时,对创新创业人才关注多,对基层实用人才关注少;对专业技术人才关注多,对其他人才队伍关注少;对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关注多,对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关注少;对支柱人才队伍关注多,对急需紧缺人才队伍关注少,以及一些重要人才发展指标在不同人才队伍间被平均等问题仍然存在。
  总体而言,我国人才队伍整体开发不平衡、高端人才不够用、实用人才不好用、低端人才不能用、特殊人才不会用的问题还在一定时期、一定领域内广泛存在。
  面对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我们需要从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高度,进一步增强人才危机意识,加快人才资源战略储备。
  从实践层面,要进一步推动人才队伍建设由粗放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要更加重视人才宏观预测、急需紧缺队伍建设和人才效益评估工作,以人才和人才工作产生的实际效益为依据调整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
  在战略层面,要进一步着眼于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建设,更加突出统筹、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人才资源“整体开发”新理念。推动人才资源“整体开发”是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只有各行业、各领域、各年龄、体制内和体制外人才资源都得到有效开发,才能形成人人皆可成才的生动局面,造就一支在素质、水平和结构上能与发达国家一争高下、满足国家创新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作者系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