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孙锐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第一动力,重视人才、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发展人才是我们的时代要求,更是我们党完成执政使命需要建立的执政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要“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这些重要论断和论述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总体人才工作布局的深刻思考,释放出中国要走一条“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国家复兴之路的强烈信号,也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坚定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决心,意味着我国人才发展事业,特别是创新创业人才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
当前,人才工作与教育工作、科技工作形成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对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正逐步形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人才思想体系,它对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引领、指导和推动作用。可以说,目前我国形成了与其他世界发达国家,与其他历史时期不同的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战略体系、人才工作推进体系和人才工作格局。
一、构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人才战略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高度,把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凝聚磅礴的人才力量引领和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事关民族复兴的战略关键。
(一)推动人才优先发展是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
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上演着一场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较量,近代以来,每一次后位国家的成功赶超,莫不伴随着人才引领、科技先行。特别是当前,在科技创新一日千里、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创造力经济蓬勃发展之际,国与国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我们要在这场关系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全球竞争当中赢得先机,就必须增强人才忧患意识,确立人才优先理念,构建符合人类文明进步发展规律、支撑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国家人才战略体系。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一级战略,人才发展战略是二级战略,人才战略要为一级战略提供支撑,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国家人才战略是一国基于总体战略的要求,在分析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对国家人才发展做出的总体性、系统性、长远性布局、谋划和安排。因此,可以说,人才战略从来脱离不开“竞争”背景,人才战略从来是为“发展”服务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高度,中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此,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中关村,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题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可以看出,这一国家战略不再是模仿性战略、跟随性战略,而是领先性战略、夺标性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总体重大战略安排。那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资源在哪里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何支撑呢?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一个重大论断:“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用好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总书记将“创新驱动”与“人才驱动”等同起来,意味着自党的十七大将人才强国战略确定为我国三大基本战略以来,人才战略在国家总体发展布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中处于“重中之重”核心位置。
(二)将“人才”视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体现了一种历史自觉
这种历史自觉体现在对国家民族振兴规律的深刻理解和主动遵循,体现在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战略前景的主动营造,体现在对国家竞争背后人才竞争的深刻忧患意识危机意识。
为此,党的十八大提出,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部署,在“十三五”期间,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的十九大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以上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强化和突出了人才优先发展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的战略位置。
当前,我国人口红利日渐式微,而人才红利有方可寻,只有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站在世界前沿和产业前端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才能不断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深度融合,才能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形成逻辑清晰的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体系
一个大国的发展战略要表明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愿景目标、路径选择、组织保障以及政治感召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这些系列重要讲话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牵引,提出了“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提出了战略愿景,明确了“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的总体目标,指明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路径选择,强调了坚持“党管人才”的战略保障和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两个基本规律”的方法论,指出了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撬动点,以及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以更大力度吸引海外人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等一系列战略实施方向标,形成了一个思想深刻、布局清晰、体系完整、叙述明确、互为支撑的国家人才战略有机体系,产生了推动我国人才创新、集聚的强大战略感召力,为未来一段时间人才工作推动提供了核心构架,为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体现着大国气度和开放自信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变从13亿人中选人才为从70亿人中选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路径。其中体现着我们要树立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自信自强“大人才”观念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彰显着我们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推动开放发展的自强自信和战略感召力。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我们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吸引海外华人人才,更要进一步延揽非华裔的国际高水平人才来我国服务。只有做到“尚贤不论国别”“唯才不避亲疏”,才是我们在迈向“中国梦”的征程中应有的大国心态。
(二)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推进人才战略的有力保障
党管人才的目的是为更好地统筹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才和其他各项工作、统筹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将各类人才用好用活,为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提供有力服务和支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可以在宏观层面上形成一个制度构架和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执政党在推动人才发展中的动员力、协调力和感召力,形成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强大合力。
近年来,我国人才工作迈上了历史新台阶,与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发挥党管人才作用密不可分。历史经验证明,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优势和体制优势,它有助于保障党的人才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路线和方针持续推进,有助于构建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有力工作体系。
深刻学习贯彻习总书记人才工作系列讲话精神,就要牢固把握党管人才工作的重点和关键:聚人心、指方向、定战略、抓协同、促服务、提绩效、强保障。未来一段时期,健全和完善党管人才,既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也要解决方式方法问题,防止人才工作政绩化、人才政策碎片化、工作力量分散化、工作利益部门化,不求急功近利,不求轰动效应,不求表面之功,注重打基础、利长远,进一步提高党管人才工作的效益和水平;另一方面,在“党管人才”格局下,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合理划分政府、社会、市场的职责,建立现代人才发展治理体系,也是推动人才优先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三)遵循基本规律是做好各项人才工作的方法要求
在人才工作实践中,“按规律办事”是一项本质要求,只有不断发现、掌握、运用规律,才能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主观性和片面性,提高人才工作的有效性。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来统筹做好人才工作,使其与其他资源要素达到最佳配置,发挥最大作用。另一方面,人才培养、开发和使用是一门学问,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才能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人才成长规律有竞争成才规律、优势积累规律、最佳年龄规律、师承效应规律、共生效应规律等,人才开发遵循这些规律则事半功倍,违背这些规律则事倍功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什么是“人才”,不是仅看论文、学历、资历和证书,而是要以实际能力来衡量,看在使用中发挥的作用,创造的价值,以实践、社会和市场作为检验的最终主体。在特定领域是人才,换一个领域不一定是人才;此时是人才,彼时不一定是人才。从内部来讲人才作用的发挥有其生命周期,从外部来讲同类人才相比亦有其相对优势。因此,强调遵循两个规律,就要给予人才以更加宽松、自由的发展环境和成长空间,使人们有更多机会在实践中寻找、优化自身定位,通过多种渠道平台发现、发展自身潜能,从而在恰当的领域、岗位上做出创造性的贡献,体现其独特的“人才”价值。
人才成长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条件,要有市场驱动、市场标准和市场激励。同时,市场发挥作用也要遵循基本的人才成长法则,不能拔苗助长、指鹿为马、“一切向钱看”。不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择人、用人、惠人,推动人才发展,集聚的就不是天下英才;不按照人才成长规律选人、育人、使用和激励人才,也培养不出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时代英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需要在遵循自然法则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让人才在市场中优化配置、在竞争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才能满足供求平衡、体现人才价值,也使得人才工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具灵活性、效率性和可持续性。
(四)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再造人才发展内生动力
人才强国、科教兴国,需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关键是要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我国使用计划思维管理人才的惯性仍然很大,还存在人才工作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缺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服务人才思维、方法的问题,影响人才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较多存在,主要体现在人才评价、流动、激励、保障、服务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上;同时,我们还存在人才政策落实缺乏统筹协调,人才普惠性政策支持不够;人才市场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不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僵化,人才法制建设滞后等问题。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工作发展还主要是依靠政策创新实现的,而并非依靠制度创新和完善法治推动的。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包括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四个方面的内涵。为了进一步强化人才制度优先创新,补足人才工作推动中的相关短板,我们要大力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继续完善凝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调动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为此,2016年中央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围绕人才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放权松绑”为核心,重点打出了在点上具有突破性、线上具有带动性、面上具有协同性的人才制度改革组合拳,在人才集聚、人才使用、人才激励和开放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新一轮制度创新正带动产生了新一轮人才红利释放效应。
在中央政策精神指导下,全国大部分省区市纷纷配套出台改革意见,在编制、税收、职称、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以及事业单位管理、创新创业支持、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在保障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鼓励科技人才走出“象牙塔”服务经济生产一线方面扩通道、铺路径,一系列重要举措起到重要的激励作用,进一步释放了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同时,各地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也如火如荼,围绕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使用和激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人才优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人才评价发现、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等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深水区改革已经破题,人才优先发展正步入一个精细化、配套化、系统化的新轨道。
党的十八以来,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主线,我国正在开展着世界最大规模的人才资源开发活动,人才工作实践和体制机制改革也进入一个重大创新活动期。从近年来人才工作的推动情况看,我国人才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对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目标要求,我们的人才工作还存在许多不健全、不细致、不到位的地方。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坚持高端引领、坚持国际对标、坚持市场运作、坚持法治精神,努力构建政府推动、市场主导、法治保障的人才发展治理新体系,为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提供更好的人才发展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