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人们发现时代的更迭与升级速度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件事,或许在传统的农业时代下几乎完全不可能,在过去的工业时代里也只会出现于极少数的情况。但在互联网时代下,则一点都不会让人有什么新鲜的。
人与人之间的代沟年限,也从最早的二十年一代沟,演变成十年一代沟,再到互联网时代的五年一代沟,最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小川个人认为两三年就足以形成关于世界观与人生观上的新代沟出现。
对此,小川个人有十足的危机感和焦虑感。我会尽最大可能把一切危机感扼杀在萌芽状态,比如当我发觉周边的环境中普遍都在讨论生儿育女和安逸舒适时,我第一反应就是:这个环境是有问题的,它是一个下行环境而非上行环境。我未必有能力去改变这个环境,但是却有机会选择更换环境,以保持自己旺盛的学历能力、感知能力和战斗能力。
关于职场和招聘求职这件事,小川自己做过求职者,也做过招聘者。我亲眼见证过许许多多的职场人,他们有些极其优秀,优秀到很话都只需要说半句甚至几个字,就可以领会其中的深意;有些极其平庸,平庸到沟通交流全程尬聊,如果不是出于礼貌和尊重,你会恨不得立刻摔门而去。“宁和聪明人吵一架,不和傻子多说一句话”,在求职招聘这件事情上,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五年前的时候,互联网招聘还停留在智联和前程的时代,至今我也还有同学在以上两家公司任职。我记得前两年的时候,我还建议我在智联的朋友早点跳出来,理由和我劝身边做房产中介工作的朋友尽可能早日转行的理由类似,因为如果你站错了趋势和赛道,那么无论你个人多努力,你的成长和进步都会大打折扣。
当你通过智联和前程,从投递一份简历,到公司收到这份简历,再到人事部门查看这份简历,再到考虑是否邀约面试,这个过程差不多耗时的“起步价”就在一周以上。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周是什么概念,这个效率低下到何种程度,大家应该有所体会。而同期类似BOSS直聘这样诞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新招聘平台,求职者从看到心仪工作到一键与招聘者在线交流再到邀约面试,最快只要几分钟时间。对于求职和招聘的双方而言,这样的效率提升都是值得被肯定的。
从几天到几分钟,这个时代在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所以,小川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份BOSS直聘研究院刚刚发布不久的《2018求职旺季人才趋势报告》,眼下正值一年一度金三银四的招聘求职旺季。而最新的中国主要城市职场与人才发展趋势,又有哪些新的改变,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看。
一、2018年人才需求占比最高的城市
BOSS直聘观点:进入三月,2018年跳槽黄金季如期而至。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春节后一周,求职人数较2017年春节后同比增长20%,创下近三年来新高。与往年春节后三至五天,简历更新行为开始大幅增长相比,2018年的简历更新高峰提前至正月初六,反映出人才求职心态更为迫切。
2018年春节后,企业招聘需求同样迎来大幅增长,但人才需求增加比例稍逊于求职者数量增加,这也意味着在跳槽旺季,人才间的竞争程度将更为激烈。
山川网观点:如果从2018年的这份人才需求占比情况来看,北京近些年一直在执行的人口疏散政策恐怕又是不会有太多的成效。背后的原因很简单,人才需求越旺盛,意味着当地的企业数量越丰富;而某城某地的企业数量越丰富,多数情况下根源在于该地汇聚了企业发展最迫切需要的资源优势。
换而言之,北京一方面在高喊疏散产业和人口的口号,但实质上却始终把涉及商业和企业最看重的资源都牢牢把握在手中不肯做任何的退让。这就会造成北京的人口怎么疏散也不会有实际效果,且由于人口的居住需求,北京的居住成本还将在接下来连年上升。这是北京职场人不得不在接下来面对的一个现实情况。
二、2018人才需求最旺盛的50个城市平均月薪
“平均”月薪这个事情,始终都是见仁见智的。有比平均月薪高很多的人,自然也就有比平均月薪低不少的人,这很正常。但是从整体来说,一座城市的平均月薪越高,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度就越强。
BOSS直聘观点: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前两个月,全国人才需求量最大的50个城市,白领平均月薪为8730元,同比增长2.9%。北京、上海平均月薪突破1万元大关,领跑全国,深圳、杭州紧随其后。
而从求职者期望薪资的角度观察,2018年前两个月,全国50城求职者平均期望薪酬为9051元,同比增长3.3%。期望月薪在1万元以上的求职者比例从2017年的27.3%升至28.4%;期望月薪在2万元以上的求职者比例上升0.2个百分点至6.5%,而期望月薪不足5000元的求职者比例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山川网观点:前段时间时,上海的公园相亲角再次刷爆了媒体。因为某位为女儿相亲的大爷表示,在上海月薪1万那是讨饭。此话一出,立马引发了全国职场人的大讨论。小川之前也推送过类似的文章,大意就是说,当下这个时代的媒体与舆论,对于月薪万元以下职场人的态度,堪称是极尽挖苦和讽刺之能事,从而获取流量的。
按照小川自己从各方渠道统计出得出的信息,大致情况如下:普通应届大学毕业生,一线城市起薪一般在5-6K左右,二线城市一般在4-5K左右,三线城市一般在3-4K左右。工作三年左右后,正常情况下可以实现薪资的翻倍。再往后,可能受限于城市,受限于行业,受限于岗位,受限于个人能力,受限于各种因素,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不再具有对比的参考意义。
但是这里我强调几个点:其一是上述标准只针对普通职场人,对于名校毕业、特殊行业、进入优质公司或是从事销售岗位的职场人并不适用。其二是如果你觉得自己之于上述这个初级标准都有些拖了后腿的话,那么最大的可能性在于:你选错了行业、公司和岗位,最好慎重思考和考虑一下跳槽的事情。
注:本报告中的“新一线城市”参考标准为第一财经2017年8月发布的《2017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其定义的新一线城市包括:成都、杭州、武汉、重庆、南京、天津、苏州、西安、长沙、沈阳、青岛、郑州、大连、东莞、宁波。
三、2018年离开北上广深的求职者城市选择
BOSS直聘观点:2017年,随着“新一线”城市人才吸引政策的集中出台,城市间“抢人集团”的排位雏形已经显现。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前两个月,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人才继续流出至二三线城市,净流出率达到0.6%,较2017年同年增加0.05个百分点。
相应地,二线城市人才吸引力也继续增强,其中杭州、武汉、成都、郑州、西安五个城市人才吸引力最高,2018年离开北上广深的求职者,有35.5%的人选择了这五所城市。而且,这一趋势已经在18个月左右的区间里相对稳定,这五个城市成为“新一线”城市抢人的第一集团。
山川网观点:如果你单纯观看这条数据时,是很容易得出“一线城市”人才吸引力已经不行了,大家已经开始纷纷逃离一线城市了。但是事实是这样吗?不是的,一线城市中北上二城由于现在较高负荷的人口压力,已经出台了各种政策严控人口,但人口的减少数量相比二城的苛刻政策,依旧显得微不足道。而广深这边,2017年新增人口净流入合计高达100万以上。而以上我们提到的新一线城市中佼佼者的2017年新增外来人口体量,普遍集中在10~20万人之间。
更有意思的是,多数人其实会忽略一个至关重要的点。就是前往北上广深和离开北上广深的点与面的问题。就是说,前往北上广深的人口,是来自全国各省各市的;而离开北上广深的人口,绝大多数是返回了老家省城或距离家乡较近的经济发达城市。也就是说,在人才的吸引力上,一线城市针对的始终都是全国,而多数二线城市的新增人口更多还是本省外出务工人员的回流。
关于这一点,武汉、成都、郑州、西安、长沙等市的情况尤为明显。唯一稍显例外的,是得益于互联网行业而具备了对全国互联网行业相关从业者吸引力的杭州。但是杭州为什么依旧还无法与一线城市真正比肩,在于目前的杭州在处于长板效应之中,并未实现全行业的人才吸引力。换而言之,如果你到杭州求职的岗位不是互联网相关企业,那可选性瞬间就会下降很多。
四、2018年主要城市间人才流动
关于城市最有趣的一件事,就是研究城市与城市之间,人的流动与改变。
BOSS直聘观点:从一线城市人才流出方向来看,从北京离开的求职者,下一份工作的地区分散度最高,其范围横跨西南和东部沿海城市,几乎辐射大半个中国。而从上海、深圳和广州离开的求职者,下一份工作地区集中度相对较高,超过60%的人选择周边二线/省会城市及珠三角地区。上海和广州的区域辐射最为集中,深圳则呈现出和北京相似的“全国撒网”式特点。
尽管二线城市人才数量快速上升,但在人才质量方面,二线城市还和一线城市有明显差距。BOSS直聘显示,2018年旺季,从事互联网、金融、专业服务等高薪行业且学历为硕士以上的人才,超过八成仍然选择在一线城市打拼。
山川网观点:这是本文所有相关数据库中,含金量最高和最值得大家深入思考的一个要点。这个要点集中:
其一,从单个城市的实力来看,北京力压群雄,放眼整个中国无能出其右者。但是从城市圈的层面来说,北京却是失败的典型。你会发现,因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日趋成熟,那么即使是离开了上海或广深的人才,其中绝大多数还是选择了所在城市圈内的其他城市工作生活。从这一层面上说,上海和广深持续在为所在城市群提供人才反哺。但北京截然不同,选择始终只有两个:要么留在北京,要么远离整个京津冀。因为京津冀之内,除了北京再无能对人才有所吸引力的城市存在。
其二,就是上文中我用加重字体标注的部分。哪些人依旧对过去这两年全国各地二线城市“人才新政”不为所动,是整个中国最优秀的一批人才。他们是整个中国职场的风向标,如果他们这些人不轻易变动,那么强者恒强的格局就将无限期延续下去。
五、18-35岁青年劳动人口的城市选择变化
小川必须得说,现在的职场新人,在选择性上,要比他们的前辈幸运得多。但是我必须告诉大家另一个真相:人与城之间,看上去是人在选择城,其实城同时也在选择人,而且从权重上来说城更为占优势,尤其是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你最终选择留在的那个城市,未必是你最想要的,但往往却是最符合你综合能力的。
BOSS直聘观点: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工作首选城市为北上广深的18-35岁青年劳动者比例迅速下降,从2015年的65.8%下降至2017年末的46.5%。选择新一线城市的青年劳动者比例直线上升,选择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比例也较2015年翻倍。
青年劳动者群体的城市选择和流动方向,体现出近三年来区域经济的进步。以杭州、成都、武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开始发展出有城市特色的产业集群,并带动带动周边城镇发展,逐渐孕育着中小城市圈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一线城市的人口控制政策也有影响,共同促使优质人才向更多城市回流。
山川网观点:上一代职场人用一生的努力和拼搏,为中国创造了四大一线城市,并且为众多新一线城市的经济基础,也打好了基础。所以新一代的年轻人在面临职场选择时,才有幸可以不去北上广深,选择留在既充满机遇,又不至于压力过大的新一线城市。而之于上一代职场人,他们是没有这个机会选择的。有限的工作机会,当时几乎全部集中在四个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存在的最大意义,其实是为中国更多的城市提供了发展的路径和经验。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这个道理。而先富带动后富这件事,同样也需要由一线城市牵头,拉动其周边整个城市群的发展与进步。
这就像是家族的血脉传承一样,年轻一代的家族新成员既血浓于水,又风格迥异,彼此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