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如何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为此,四川省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坚持标本兼治、长短结合、综合施策,着力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从根本上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稳定脱贫问题。
构建智力帮扶机制,让急需人才下得去。治国安邦,人才为先。当前,脱贫攻坚形势紧、任务重,不少地方却出现了“人才荒”。要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就要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向脱贫攻坚一线流动。四川从构建人才智力帮扶机制入手,集全省之力助推脱贫攻坚。构建区域对口帮扶机制,推动省内较发达地区对口帮扶45个藏区彝区贫困县,每年选派1300余名干部人才援藏援彝,通过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构建人才对口帮扶机制,推动1个贫困县至少与1所高校、1个科研院所、1家医疗卫生机构、1户国有企业建立“1+4”对口帮扶关系,实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构建产业帮扶长效机制,围绕产业扶贫项目匹配人才和团队,统筹选派1000名科技专家开展科技扶贫万里行,推动科技人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千万家。
推行定向选育模式,让本土人才活起来。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既要考虑贫困地区如期“摘帽”的当务之急,也要考虑发展振兴的长远之计。四川把解决当前急需和服务长远发展相结合,一手抓急需人才援建、一手抓本土人才培养,让贫困地区既摘“穷帽”又拔“穷根”。我们加强定向提能,实施“一村一幼”“一村一医”“一村一名农技员”“一户一名技术能手”等计划培训提能,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加强定向招引,综合运用学费奖补、安家补助等特殊政策,吸引大学生在基层广阔天地施展才华;加强定向培养,每年招录培养5000名紧缺专业大学生和农村实用人才,毕业后到贫困县定向就业,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完善正向激励制度,让优秀人才留得住。贫困地区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如何才能让优秀人才吃下“定心丸”?这就要明确重基层、抓基层的用人导向,让贫困地区和基层人才在政治上受重视、社会上受尊重、经济上得实惠。近年来,四川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锻炼、识别任用优秀干部人才的主阵地,在选拔任用、薪酬待遇等方面重点倾斜,确保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既要选对人,更要用好人。四川出台激励贫困县党政正职干事创业“10条措施”和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22条政策”,全省提拔脱贫攻坚一线干部2.03万人,表扬记功先进个人1.7万人,形成人才到基层去、干部从基层来的良好导向;用好评价激励的“指挥棒”,支持深度贫困县采取特设岗位引进高端人才,提高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激励现有人才,推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职称评定“地方粮票”,实行服务基层奖励积分制,鼓励人才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用好待遇的“催化剂”,建立基层干部人才关爱基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补贴政策,提高贫困地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大力选树和表彰优秀人才典型,增强贫困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的荣誉感和获得感,让广大人才踏实干事、奋发有为。(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