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巴中市人社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聚焦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转移就业、公岗安置、收入水平“四个稳中有增”目标,坚持“345”工作法,统筹疫情防控和就业帮扶,精准施策、联动发力,促进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务工就业24.31万人,占脱贫劳动力总量的85.5%,兑现奖补资金856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38万元,同比增长13.4%,对脱贫人口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86%,各项指标远超预期。
强化“三维保障”,筑牢就业帮扶工作根基。一是强化组织力量保障。报请市委市政府将就业帮扶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一把手”工程和年度绩效考核,坚持每月督导、每季通报、年度考核、逗硬奖惩,完善党政领导、人社牵头、部门协同、多方联动的推进机制。扎实开展提升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全省试点,建成规范化标准化零工市场148个、基层服务站点479个、劳务合作社59个、直播带岗平台8个和线上零工市场1个,配备专(兼)职人员1522人,基层工作力量不断充实。二是强化政策资金保障。出台《关于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巴中市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六条措施》等10个文件,细化实化就业帮扶政策措施32条,统筹乡村振兴衔接、东西部协作产业发展、就业创业等补助资金1.95亿元,确保就业帮扶政策落地落实。三是强化基础信息保障。依托全国防止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农村劳动力实名制信息系统,动态更新“一库五名单”信息28.42万人次,为按需开展“一精准、四优先”就业帮扶(精准摸排人员信息、优先保障稳岗就业、优先促进务工返岗、优先帮扶就近就业、优先提供就业服务)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支持。
强化“四轮驱动”,巩固拓展稳岗就业渠道。一是狠抓安全有序转移就业。充分依托东西部劳务协作、渝巴就业合作、省内对口帮扶机制,建成域外劳务基地40个、农民工服务站104个、金巴劳务协作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个,开展专场招聘、送岗下乡、直播带岗、远程面试等活动521场次,按需提供专车专列包机等直达运输服务10.2万人次,帮助脱贫劳动力实现跨区域转移就业15.14万人,举办的“四地联动·春风送岗”、包机护送农民工返岗复工等系列活动被央视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36次。二是狠抓本地挖潜就近就业。坚持就业与特色产业、重点企业、项目建设、基层治理、便民服务“五融合”,出台《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帮扶市场主体稳定一批、依托辖区企业招用一批等“十个一批”活动,促进脱贫劳动力就近就业6.29万人。其中:进入产业园区就业4.72万人,进入来料加工车间、就业帮扶车间稳定就业0.78万人,灵活就业0.79万人。三是狠抓创业帮扶带动就业。启动实施“雁归兴巴”计划,扎实开展清仓摸底、乡情感召、筑梦启航等六大行动,回引返乡创业1472人,扶持脱贫劳动力自主创业628人,带动脱贫劳动力就业1.1万人,兑现吸纳就业等奖补资金1128万元,巴州区、通江县被评为省级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区。四是狠抓兜底保障安置就业。出台《巴中市农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细则》和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十要十不准”等政策措施,开发道路保洁、护林员、巡逻员等农村公益性岗位2.21万个,兜底安置脱贫劳动力1.72万人,实现有劳动力和务工意愿的脱贫家庭至少1人就业。
强化“五单培训”,引领脱贫人口提技赋能。一是群众点单定计划。以产业发展和脱贫劳动力培训需求为导向,采取现场点、线上点、定制点等方式,广泛收集脱贫劳动力培训意愿,定制个性化培训清单2.2万条,有效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匹配度。二是人社派单选机构。年初,按照“公开规范、自愿申报、择优选择、统筹分派、动态管理”的原则,比选确定38家定点培训机构承担脱贫劳动力培训任务,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三是学校接单严监管。指导培训机构根据“派单”计划早谋划、早启动,严格按程序精心准备、按需施训;督促监管机构严格监管审查,确保培训对象、学时、师资、场地等合规达标。四是全程管单提质效。印发《巴中市就业创业培训在线监督管理办法》,全面推广运用全省培训监管平台,实现全过程、全方位智能监管,确保培训过程规范有序、补贴资金安全使用。五是就业订单增效益。紧盯市场需求,通过结业现场招、专场招聘选、定向订单送、劳务派遣输等方式,促进其培训后顺利就业。2022年,组织脱贫劳动力培训1.21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9712人,就业率达80.3%。
下一步,巴中将进一步创新思路,细化措施,精准发力,奋力推动脱贫劳动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