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扫描微信,随时获得最新资讯

新经济:就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来源: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 发布时间:2018-07-06

新经济:就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 北京师范大学  赖德胜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即新经济时期。新经济的出现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动共同促成。经济的发展带动着产业发展和新动能的出现,从而促进就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我国就业结构转型升级现状

从就业的产业结构现状来看,伴随着新经济的出现,2011年后,我国第三产业从业者人数提升明显,截至2016年底达到33757万人,而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也在2014年超过了第一产业,就业的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

从就业的区域结构现状来看,在新经济的背景下,经济发达的省市以及东部沿海省市的就业结构转型速度相对更快,就业结构已发生转型升级,而中西部省市的发展相对落后,新经济对其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还未出现明显的成效。据统计,在北京从事互联网工作的人有417.8万之多,约占全国的25%,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全国知名的互联网公司总部大多都聚集在北京。除北京外,排名前五位的省份还有广东、浙江、上海和江苏,互联网从业人数都达到了100万以上。

2013年前,乡村就业人口始终大于城镇就业人口。随着两者差距逐渐缩小,到2014年,城镇就业人口数开始超过乡村,并有持续扩大差距的趋势。城镇的就业人口增加主要体现在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的从业人员增加,这就说明这一改变与城镇的经济快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新兴产业需要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而这些企业的发展也吸引着年轻的劳动力从乡村流向城镇。

从就业的劳动者结构来看,在当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高学历、高技术的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需要吸纳更多知识技能型人才,而这些岗位通常录用的是拥有较高学历的劳动者。此外,技术人员与单位负责人这种需要高学历人才的工作往往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对于促进新经济的发展也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从劳动者的性别结构来看,就业的性别歧视问题一直存在。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进行的企业实地调研结果显示,在二孩政策下,女性的就业歧视程度有愈加严重的趋势。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家对女性尤其是产后女性的扶持和保障制度和具体措施不够完善,社会公共财政支出尚不能解决女性因二次生育所带来的问题,造成就业歧视现象愈加明显。

新经济促进就业结构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一是就业结构滞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只有二者的结构相适应,才能促使经济良性发展,实现充分就业。在新经济的背景下,由于第一产业无法再对劳动力的就业产生强带动作用,新经济、新动能、新业态的出现使就业结构加快了转型升级的速度,就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已显得刻不容缓。

二是区域供求不平衡。近年来,由于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就业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高技能劳动者,而劳动者也不愿牺牲个人的利益和权利,委曲求全地工作于自己不满意的企业中,这使就业结构矛盾重重。究其原因,我国第三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他们的利益诉求和权利诉求愈加明显,不再满足于初级的生存需要。此外,经济发展的红利延伸到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农村地区有限,这些地区的劳动者大部分所能从事的行业依旧停留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新经济所产生的新兴产业不足。

三是人力资本质量偏低。目前我国仍然是人力资源的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新经济背景下,我国已不再是“制造大国”,而是以知识型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共同组成的“智造大国”“制造强国”。技术进步、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经济是这一时代的标志,也意味着高效率、高质量的人工智能正在代替大批量的人力资本质量低的劳动者,致使大量低质量的劳动者失业。技术的进步的确对就业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就长远的形式来看,科技的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被拉动上升,带动新经济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壮大,而这又会反作用于就业,为劳动者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我国的企业依旧存在的招工难问题,不是缺乏劳动者,而是缺少高新技术人员,我国的人力资本质量仍然偏低。

四是人工智能的冲击。当今人工智能发展势头迅猛,未来有望在全球多个行业和场景下得到广泛运用,尤其是我们将会看到大量的人类工作被机器取代。在过去数十年,中国因人口红利受益良多,劳动力的扩张大大促进了经济增长。但老龄化正使中国逐渐失去这一推动力。拉动经济增长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大幅推动生产力增长。而人工智能有助于缩小这一差距。人工智能所替代的人类工作多是人力资本质量低的劳动者所从事的缺乏创造力的工作。因此,我国的就业结构必须随之转型升级以应对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缓解因替代大量低水平的劳动者所带来的诸多矛盾和问题。

促进我国就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一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根据中国社科院的统计,截至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7.35%,超过半数;而未来20年有望达到68%,可见我国一直致力于推进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与道路。我国可以通过加大公共基础设施资金投入、鼓励开办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现代物流业和信息产业、关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等方式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以改善就业结构,实现就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二是扶持大学生创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创业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创业无疑是影响当今就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对于创业企业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当前,大学生创业的阻力主要是创业所带来的较大风险和个人经验的不足。政府应通过一系列政策手段的扶持与保障,努力解决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尽可能为大学生规避风险。例如政府和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优秀大学生创业企业案例讲座,分享创业成功者的经历,使梦想创业的同学可以汲取前车之鉴,在创业的路上少走弯路;增设创业类比赛项目,使此类比赛更具学术性与权威性,使参与同学能够真正学到知识、增加阅历等。

三是鼓励新经济下灵活就业。灵活就业如今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非常普遍,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从业者有了更灵活的就业选择时,就业结构就会随之发生转型升级,以符合新经济的发展规律。

分享经济与零工经济塑造了灵活的新型就业形态。发展分享经济和零工经济是实现我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途径。2016年滴滴出行平台为社会创造了1750万个灵活就业机会,其中238.4万人来自去产能行业,占比14%;87.5万人为退伍或转业军人,占比5%;每天直接为207.2万名司机提供人均超过160元的收入。在房屋住宿领域,小猪、途家、住百家等几大平台带动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估计超过200万人。在生活服务领域,大型外卖平台注册配送员已超过百万人。

零工经济则为高新技术人员等人力资本质量较高的劳动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教师、医生、律师、设计师等灵活就业岗位。分享经济为其从事兼职工作提供了平台,从而实现了零工经济。为推动零工经济的发展,政府需要不断完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科研工作者停薪留职创业的鼓励政策,给予一些高新技术人员获取更多劳动回报率的机会,同时又要严格界定范围和政策规范,以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

四是加强劳动者教育培训。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最重要的财富就是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只有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才能避免失业,免受人工智能的冲击。国家应通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升教育培训水平,增强教育培训指导来提高我国劳动者人力资本的质量,以解决新经济带来的技术性失业问题,促进就业结构转型升级。

五是加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培训。通过对人力资本各变量对大学毕业生起薪影响程度的分析可得出,通常拥有更高人力资本的大学毕业生能够获得起薪更高的工作。可见,对于大学毕业生的未来发展而言,人力资本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学校应开展更多科技创新的比赛、课程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使他们能够拥有一个提升自我人力资本的平台。同时聘请专业的职业规划教师、国外著名教授或邀请优秀校友为学生提供就业能力辅导和培训,以提升大学生整体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六是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我国的劳动者主要来源于新生代农民工,第三代农民工已成为其主体。他们中部分人会因为缺乏高技能而面临被人工技能替代的风险,面临失业压力。政府应为新生代农民工接受专业技能培训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虽然会增加政府一定时期的公共财政支出,但解决农民工的失业问题,就长远发展来看,不仅能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还能加速技术创新发展,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对就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