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扫描微信,随时获得最新资讯

当企业招聘遇上公考热

来源:四川吾立知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7-16

□ 杨 杲

                                     

这是一个天天都在发生的故事。

HR:你好,欢迎参加我公司面试,请问您选择我公司岗位的原因是什么?

求职者:这次公考没考上,下一次还有半年时间,我想先找个工作混一下!

HR:…… 一万匹XXX奔腾。

HR:那你的未来职业规划是什么呢?

求职者:先考公务员,要是考不上的话就去考事业单位,当个老师啥的,实在不行,等国企招聘考试的时候再去试试。

HR:…… 感谢你的诚实,我们不合适!

这样诚实的求职者(职场小白)已不多见,算是不错的了,更多的是心怀公考梦但也不会让HR们看出分毫的狡猾“面霸”们!入职后花尽心思的培养,考上后头也不回的离去!让HR们在无数深夜中独自流泪~

当今的劳动力市场早已不是人口红利之下的市场了,用人本就已经困难,加上公考的热度不断上升,让民营企业的HR招人更是难上加难,最新的2021年“四川三支一扶”考试(还非正式公务员),全省报招比为49:1,最高的阿坝州基层岗位报招比达到1611:1!越是经济落后的地方公考越热,就业观念就越呈现出“国家的饭碗才是铁饭碗,才稳定!”“只有行政事业单位才是工作,其他都叫打工!”

在这样的就业大环境下,企业该如何破局?是不是有公考意愿的求职者都不予录用呢?录用后的人员流失损失应该如何控制?如何增加录用的稳定性呢?今天就分享几招面试技巧给我们的HR们,希望能够缓解大家的用人危机。

首先,我们要看清劳动力市场现状。

“公考热”是社会特性,不是个人特性,就业观念的改变是需要国家参与的大事,不是靠企业和个人可以改变的,所以也不必去抱怨,摆正心态,在有限的条件下调整自己的用人策略;

热衷于考试的人群主要是30岁以下的大学生,这部分人群有80%的初始意愿是公考,且报招比逐年上升,如果我们以“有公考意愿”就判定不录用的话,不利于国家充分就业的要求,我们也将失去这部分人的录用机会,只能选择30岁以上,或低学历人群作为录用对象,会造成人才断层和人才缺口,实为下策;

按照招录比数据,参考人员被录用的比例为2%,那就是说我们有98%的人无法顺利公考上岸!即使可以多考几次,这比例也不会超过10%!Image title

四川省近年来“三支一扶”报考情况

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有公考意愿,并不代表他会因为公考离职,本质是属于我们可用人群的”。那我们如何筛选和用好这部分人员呢,从面试的策略上来说,就是要能够识别求职者的公考和求职动机。

考不上是有原因的,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就是“自己不想考”,客观就是“自己考不上”,在面试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来进行识别。识别主观因素可以有两个一下的提问,“公考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是你自己很向往这个岗位,还是家里人建议你考?”;“你认为公务员岗位和企业岗位有什么差别,你更适合哪一类?”;“你认为你是否适合公务员的岗位和现在的行政体制?”。通过求职者的回答来判断公考主观动机,如果主观动机不强,甚至是偏向于企业性质的工作,那我们就可以判断公考上岸的可能性不高,在一定条件下是适合企业岗位!

识别客观因素的问题可以用以下几种:“你参与过几次公考了,成绩如何?”;“你平时公考复习的安排怎么样的,会不会因为工作受到影响”;“你觉得公考对你难度大不大?”“在面试的过程中,什么样的面试能够提高通过率?”。通过求职者的回答,判断其是否具有公考上岸的能力,如果每次考试排名都不在范围内,上岸的可能性也就不高,那因为公考离职的可能性也就较低。

通过以上的面试问题,我们基本可以选择出即使在准备公考,但在企业中也能够稳定就业的求职对象,来缓解用人压力!

公考热的人群中,有不少是盲从者,其本身并没有思考过是否适合公考岗位,是否能通过公考岗位实现自己的理想。大部分是因为家庭、社会的观念盲目参与公考。在调研数据中,我们能够看到95%的报考人员是不了解公务员岗位的要求的,77%认为公务员岗位的薪资水平是高于市场水平的,仅有30%的人认为考取公务员和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匹配的,更有56%的人都不了解报考岗位的薪资情况。Image titleImage titleImage title

作为企业,在用人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考虑市场实际,不能想当然的制定招录策略,现目前我国的就业人群职业规划能力相对较弱,普遍存在盲目就业、消极就业的情况,但企业用人的缺口也越来越大。用人单位需要采用先“有人”,再“育人”的策略。

员工入职后其实才是HR工作的重点,企业如何通过组织设计、管理、培训、关怀,让员工发现企业优点,找到发展空间,认同企业价值,不断的改变就业观念,从而放弃公考的选择,最终在企业中稳定发展!

用人单位在劳动力市场中,应该采用积极的用人策略,响应国家“实现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的要求,做好企业管理,不然即使没有公考热,企业仍然会无人可用!(作者系四川吾立知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