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亮
2020年,四川省隆重表彰了200名“四川省返乡下乡创业明星”,内江市市中区瑞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丁胜利位列其中。
这个80后返乡创业小伙如何能成为“创业明星”,在光环的背后又经历了哪些艰辛?近日,笔者走进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探寻丁胜利的创业故事。
初次养乌鱼,连“栽”两跟头
4月的黄桷桥村,芍药花盛开,游人纷至沓来。
看着漫步在村道赏花的游客,丁胜利难掩喜色。“以前根本没有人来我们村旅游,现在不一样了,村里的产业搞得好,基础建设越来越好,以后日子肯定更红火。”
今年34岁的丁胜利是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的村支书,同时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近几年,通过发展白乌鱼养殖,丁胜利带动越来越多村民就业创业,脱贫户实现持续增收,生活的信心更足了。
回乡创业带动一方的背后,丁胜利经历了诸多曲折。
早在2004年,丁胜利就外出务工,到过不少城市,曾做过修车工,贴过车身广告,也开过早餐店和手机维修店。
2013年,在一次回乡探亲时,丁胜利偶然间得知白乌鱼养殖充满前景,这让长期在外漂泊、时常思念家中父母妻儿的他萌生了回乡养殖白乌鱼的想法,且丁胜利的父亲有过渔业生产经验,对白乌鱼市场同样看好。因此,在与家人商量后,丁胜利于当年下定决心,带着积蓄回到家乡建了两亩鱼塘,养起白乌鱼。
但在第二年,丁胜利就“栽”了跟头。
2014年,由于缺乏养殖技术,加之疏忽大意,丁胜利养殖的白乌鱼在短短几天就全部死去。两个月后,新买的30余万尾白乌鱼苗再次全部死亡,“每天早上起床,看着池塘里大片的死鱼,满腔的激情都荡然无存。”
两次重大打击曾让丁胜利产生了放弃的想法,但在家人和朋友的劝说下,2015年,他又重拾信心,开始四处凑钱,继续养殖。
学习加实践,技术进步大
再次养殖,丁胜利吸取了上一次失败的教训,开始精心管理,并四处学习经验。恰逢市中区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农业种养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职业经理人培训,丁胜利都抓住机会,积极参加。
2018年,丁胜利当选市中区区级后备干部。同年,内江启动“大学生进农村”计划,计划在5年间,每年为全市乡村培养引进2200名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大学生,基本形成一支规模适度、素质优良、适应乡村振兴需要的大学生队伍,聚力补齐乡村人才短板,破解基层治理瓶颈。其中,每年支持和鼓励村干部(后备干部)通过电大、函授等方式获得大专及以上学历。
为更好地发展产业和服务基层,丁胜利抓住这次机会,于次年参加成人专科学历教育,学习作物生产专业。“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加上实践经验,产业发展更顺利了。”
这期间,丁胜利还享受了20万元贴息贷款。脱贫攻坚过程中,黄桷桥村帮扶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将扶贫资金入股到丁胜利的白乌鱼养殖产业中,让丁胜利的产业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如今,经过几年的发展,丁胜利的鱼塘已经从两亩扩大到了70亩,年产值超200万元。白乌鱼养殖成了村里乃至全镇的特色养殖业,丁胜利也成了村里的白乌鱼养殖技术专家,不少养殖户都是从他那里学习的养殖技术。
当选村支书,搞好整个村
“要仔细观察鱼头的大小,来判断鱼苗的品质……”在4组村民刘从友的鱼塘边,丁胜利细细讲解着白乌鱼养殖技术。
刘从友就是在丁胜利的带领下,于2017年发展起了白乌鱼养殖,共6亩,“胜利帮了我不少,让我少走很多弯路,无论技术、管理和销路他都为我想了很多办法。”
2016年,丁胜利就成立专业合作社,目的是让同村村民能加入进来,以资金或者土地的形式入股,共同致富。至今,合作社已吸纳130余人入股,提供了12个固定岗位。
此外,帮扶部门还利用扶贫项目与专合社展开合作,产生的收益全部分红给村里的11户脱贫户。每家脱贫户固定分红500元,再加上利润分红,去年每人分红862元。
带动村民拿到真金白银,丁胜利获得村民和党组织的信任,2021年1月,他当选为黄桷桥村党支部书记。
其实,在2018年成为区级后备干部后,丁胜利就参与到了村里的工作中,帮着做表格、走访入户,一起谋划村子的发展。当时,产业正值壮大期,自己要兼顾村里、家里、池塘边的工作,忙得不可开交。现在,鱼塘几乎全部交给了家人打理,自己则忙着村里的工作。
对于丁胜利的选择,家人也曾劝说过他。丁胜利说,当选村干部后,家人就提醒他要多加考虑,但在他看来,组织上希望年轻干部接过担子,自己作为年轻人义不容辞,而且选择作为一名后备干部,就要把村里的工作干好、干到底。
站在山顶,望着村口进进出出的游客,丁胜利不由地说:“我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能和家人们生活在一起,后来产业有了发展,又想着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发展,现在则要再提高思想认识,把整个村都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