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扫描微信,随时获得最新资讯

就业优先,如何实现聚力增效

来源: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 发布时间:2021-04-22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国有14亿人口、9亿劳动力,解决好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度的就业目标: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这一目标相比2020年900万人有所提高。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国如何在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中保持就业大局稳定,进一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就业形势面临三大挑战

【数说】

面对异常复杂的形势,在各方努力下,去年我国最终实现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好于预期——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额完成900万目标任务;全年调查失业率平均5.6%,低于6%控制目标;高校毕业生去年年底总体就业率达90%以上,贫困劳动力务工规模达3243万人,同比增长超10%。

翻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共有36处提到“就业”二字。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保市场主体也是为稳就业保民生”“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

“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带来较大冲击。面对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应对疫情的‘稳就业’政策,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实施更加积极的稳就业措施。这些组合政策出台之快超出了预期,确保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告诉笔者。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疫情防控仍有薄弱环节,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居民消费仍受制约,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多,稳就业压力较大。

李克强总理在日前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909万人,创历史新高,还要保障退役军人就业,还要为两亿七八千万农民工提供打工的机会。“所以今年我们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依然坚持就业优先的政策,我们继续推动‘六稳’,落实‘六保’,还是把就业放在首位。去年出台的有关就业的政策举措,不仅没有调退,还有所增加,其他政策都要有利于就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认为,总体判断,随着经济企稳向好,就业将延续总体平稳态势,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就业形势依然比较复杂。首先,就业总量压力不减,今年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400万人;与此同时,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技术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超过2,也就是说,一个技术技能人才至少有两个岗位在等着他;此外,疫情的影响复杂多变,“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也比较大,给今年的就业增加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

继续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

【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今年将“着力稳定现有岗位,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在2018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就业优先政策之后,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就业优先政策作为三大宏观政策之一,提出加强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发力,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今年,我国确定新增城镇就业目标为1100万人以上。李克强总理表示,就业还是要让市场来唱主角,也就是继续通过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一方面推动稳岗增岗,另一方面拓展就业渠道。

莫荣表示,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和“稳定器”。多年来,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深入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把稳增长、保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着力稳定现有岗位,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继续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扩大失业保险返还等阶段性稳岗政策惠及范围,延长以工代训政策实施期限。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从中央到地方,稳就业、促就业已成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广东通过发放就业创业补贴,平均每年为企业降低成本近20亿元,涉及一百多万人次;浙江借助直播带货等“风口”,推动“网红”等各类新业态培训。据不完全统计,现已组织培训500多期,培训2.65万人次;山西发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就业创业服务站”和“公益事业服务站”作用,开展搬迁劳动力信息管理、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服务,对有需求的易地搬迁劳动力,至少提供1次职业培训和3次职业介绍服务……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重中之重

【背景】

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再加上还有不少往届未就业毕业生在求职,在国内外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促进就业的任务更重。

对于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指出,下一步,将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将通过学费补偿、高定工资档次、就业补贴等举措,引导毕业生到城乡社区服务,到教育医疗等人才急需的领域就业。同时,稳定“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的招募规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建议,应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不仅可以为基层输送人才,而且也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建立系统的大学生基层就业引导和培养机制,完善青年基层工作者的职业路径。基层单位应完善和落实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和职业发展路径,将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人才政策扶持范围,对符合条件的提供住房、医疗、落户等支持。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建议,实施“农业人才下乡”计划,国家拿出一部分经费支持应届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可采用每年每人补贴1万元、连续补贴3年的办法,缩小与在城就业人员的收入差距。

张纪南表示,下一步,人社部将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针对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要着力稳定就业岗位,通过保市场主体来稳住就业基本盘,继续落实好吸纳就业补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以工代训等政策。”张纪南说,要着力拓宽就业渠道,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中小微企业,支持劳动者创业,完善灵活就业的劳动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就业空间。

以技能提升破解结构性矛盾

【现象】

在去年人社部组织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不仅场上竞赛热火朝天,场下抢人也格外激烈。其中,一名18岁的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拿到了物联网技能比赛冠军,赛后几家企业抢着要,最后与一家企业签下了百万年薪意向书。

“我国目前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是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一些劳动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有一些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李忠表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岗位需求和劳动力供给不匹配,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不适应岗位的需要。

以传统建筑业为例,目前该行业吸引就业存在不少困难,50后、60后农民工即将“谢幕”,70后、80后农民工供应不足,90后、00后农民工寥寥无几的“三段式”困局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

“农民工群体‘青黄不接’‘代际断层’的问题日渐严峻,劳动力逐年减少,高素质建筑工人依旧短缺。”在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质量管理员邹彬看来,加快推动“农民工”向新型建筑产业工人转型迫在眉睫。要通过推广打造新一代建筑技术产业,以新型平台承接人才转移,形成“人才队伍优化培育——企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双向良性循环。

多一门技能、掌握一技之长就多一个就业机会。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建议,进一步加强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专业学科建设,加快构建人工智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帮助青年学生掌握新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广东省佛山市技师学院装备制造系副主任杨珍则建议,通过加快实施工匠型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和建设公共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更好地满足全国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的培育需求。

依托经济发展带动新就业

【趋势】

数据显示,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发展迅猛。新就业形态创造新机遇,当前个体经营、自由或者自雇就业以及新就业形态等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日渐增多,正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去年以来,我国共享经济、直播经济、数字经济催生大量就业岗位。目前我国已有2亿人实现灵活就业,其中很多是依托互联网的新就业形态。

“平台化、灵活性的新就业形态是实现稳就业的重要载体。新就业形态具有就业容量大、进出门槛低、灵活性和兼职性强等特性,形成‘蓄水池’与‘缓冲器’,在劳动力市场中与标准化就业相互补充。”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指出。

“解决就业问题根本上要靠经济发展。”莫荣认为,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需将持续扩大,中国经济有强大的增长韧性,中国市场有广阔的增长空间。未来,我国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双循环,将给就业市场带来重大变革。他指出,我国已将促进就业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明确一系列重大任务。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其基本内涵。

专家普遍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将持续存在,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重点群体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同时,新就业形态与传统就业制度的矛盾将开始凸显,这些问题都对我国就业工作提出了挑战。为此,“十四五”期间要继续强化积极就业政策,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政策,推动就业优先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三大宏观经济政策实现协同。就业政策更完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更加稳健,共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