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扫描微信,随时获得最新资讯

看四川、山西、青海、黑龙江如何稳岗就业 助力脱贫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 发布时间:2020-12-01

为贯彻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稳岗就业工作座谈会精神,确保完成就业扶贫目标任务,各地多措并举,全力促进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稳岗就业。

四川省 进一步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就业帮扶力度,扎实做好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工作。一是抓好工作部署。与扶贫、发改等部门及时制定落实方案和相关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把外出贫困劳动力稳在岗位、稳在企业、稳在当地。二是切实摸清底数。按照“精准到人,不落一人”的要求,依托国家扶贫开发系统贫困劳动力信息数据,全面摸清摸准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地点、务工企业、联系电话等信息,及时对“一库五名单”实行动态更新。三是加强监测预警。分析研判贫困劳动力务工情况,做好返乡回流贫困劳动力统计工作,建立返乡回流人员台帐,实行动态更新。将失业返乡的贫困劳动力及时纳入当地公共就业服务范围,按照“返乡一个,帮扶一个”的要求,对返乡贫困劳动力全面开展清单式管理、针对性帮扶。四是强化稳岗举措。用足用好促进就业和扶贫专项、对口协作等各类资金,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及时发放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奖补,促进企业稳定吸纳贫困劳动力。加强政策宣传,简化申报程序。加强与输入地协调配合,保障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合法权益。五是扩大就业容量。发挥东西部劳务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机制作用,挖掘重大项目建设、物流体系建设、灾后恢复重建等就业岗位。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作用,支持扶贫车间建设,强化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

山西省 以未就业贫困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和就业后失业贫困劳动力为重点,精准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一是强化精准帮扶,发挥劳动力建档立卡基础作用。依托全省劳动力建档立卡系统,加强对信息的动态更新和监测分析,特别是对有培训就业需求的贫困劳动力,实行清单化、动态化管理,强化精准服务,针对培训需求和就业意愿精准推送培训信息、岗位信息和扶持政策。二是强化劳务协作,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组织化程度。优先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培育打造特色劳务品牌,积极开展区域劳务协作;在贫困劳动力输出相对集中的区域,设立劳务服务工作站,为贫困劳动力异地就业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服务,提高劳务输出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三是强化稳岗扩岗措施,推动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及时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以工代训补贴等政策,多措并举稳定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对吸纳贫困劳动力较多的企业、扶贫车间等,建立定期联系专人帮扶机制,加强岗位信息收集、用工对接、政策宣介和落实,对新返贫的劳动力,落实“一户一公岗”。四是强化专项服务,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下半篇”文章。发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就业创业服务站”和“公益事业服务站”作用,开展搬迁劳动力信息管理、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服务,对有需求的易地搬迁劳动力,至少提供1次职业培训和3次职业介绍服务。

青海省 积极主动做好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工作,促进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充分就业、持续增收。一是成立联合工作专班。配合省扶贫部门建立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工作专班,建立协商机制,抽调工作人员,共同做好工作。指导各市、州建立工作专班,负责完成本地区稳岗就业各项工作任务。二是持续开展专项行动。推进就业扶贫“补针点睛”专项行动和就业扶贫后续巩固提升行动,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层层传导压力,推进就业扶贫政策落地,稳定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三是对接稳定省外就业。配合扶贫部门,围绕跨省务工的贫困劳动力组织开展基本情况调查,指导各地建立完善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台账,并做好衔接对接工作,帮助贫困劳动力在省外能就业、稳得住。四是稳定促进省内就业。结合贫困劳动力问卷调查,做好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和省内外出意愿分析,指导各地区摸清贫困劳动力就业底数和就业需求,及时加强对接衔接,开展就业帮扶。

黑龙江省 切实增强政治担当,紧盯目标、多措并举,一方面着力稳定省内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一方面及时与东部省份开展工作对接,着力做好跟踪服务和再就业安置工作。一是扎实做好数据摸底核实。指导各地重点摸清核准本省已返乡和在东部9个省市务工的贫困劳动力详细信息,省外务工贫困劳动力比较集中的市(地)组建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工作专班,与东部省份建立合作长效机制,为做好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工作提供坚实保障。二是充分发挥政策稳岗作用。加大“减缓降返补”稳岗政策和就业扶贫各类奖补政策落实力度,推行政策快办、服务帮办,稳定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三是优化服务兜牢底线。发挥人社服务专员作用,引导企业优先招用、优先留用贫困劳动力。强化服务、培训、生活保障协同发力,对贫困劳动力重点开展“点对点”“短平快”的技能培训,对返乡贫困劳动力坚持“返乡一个,帮扶一个”,对失业贫困劳动力及时兑现各类失业保险待遇,保障基本生活。四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稳岗就业的政策措施与工作要求,积极选树就业创业贫困劳动力典型、就业扶贫干部典型、就业扶贫企业典型,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