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后,外出农民工再次返乡人数前6个月累计达8.8 万人,同比增加 1.7 万人
8月11日,“雁归天府,共创未来”四川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推介会在重庆召开。50多位在外打拼成长起来的川籍企业家,应邀从陕西、贵州、新疆、云南、宁夏等地来到重庆,与主办方和项目推介人深入交流,详细了解投资项目具体情况和我省返乡入乡创业政策,寻找投资合作机会。此次会议上我省共推介了130个项目,其中农业项目就有101个,引资规模超200亿元,省政府从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给予优惠,希望用真诚感动企业家,将资金带回家乡。
与此同时,省人社厅上半年例行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春节后再次返乡人数前6个月累计达到了8.8万人,同比增加1.7万人。如何用好这1.7万人?如何吸引资本回乡?笔者采访了推介会负责人、地方人社局和企业家代表。
寻路
请返乡创业成功者现身说法
推荐会上,为了让企业家们更加直观了解投资项目,在经由风险投资专家评估后,主办方精心挑选了自贡新型主粮产业化建设项目、德阳绵竹市白酒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和产业工人培训中心建设项目、巴中市恩阳区莲藕饮料加工等10个项目,通过路演现场推介。
今年4月,笔者在恩阳区采访过的川籍企业家刘智勇,当天也来到了重庆。作为巴中市政府成功招商引资回乡的企业家代表,刘智勇从之前的投资人身份变成了项目推介人。会上,他推介了自己的巴中市恩阳区莲藕饮料加工项目,吸引了众多企业家关注。
农业项目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让众多企业家望而却步。如何打动企业家们?那就需要企业家自己来讲。当天,刘智勇就讲起了自己的创业经历。2014年,当过兵、创建过建筑公司,在北京发展得顺风顺水的刘智勇,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在家乡政府的诚挚邀请下,回乡创业投资成立了巴中市恩阳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经过6年多的发展,公司被原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我在恩阳区柳林镇罐子沟村承包有8500 亩 莲 藕 ,平 均 亩 产4000斤,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后,滞销了4000多亩约1600万斤。”在刘智勇看来,亩产浮动、滞销突发、销路受阻等都是农业项目中常遇到的问题,但只要找准思路,迅速行动,就能化危为安。
刘智勇的妻子李琼介绍说,遭遇今年的莲藕滞销后,她和丈夫迅速在恩阳区投资创办了四川万莲宝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专门加工莲藕,“工厂选址恩阳区柳林镇罐子沟村,占地54.14亩,总投资额达到5亿元。目前公司引进了两条藕汁全自动化生产线,单条生产线年加工量在10万吨左右。”
“广安今年莲藕的市场行情销售鲜藕每斤还要赔两毛钱。但把藕变成罐装藕汁就不存在滞销问题了。”李琼介绍说,在投资饮料厂前,她已先期找了代工,将代工的罐装藕汁试水市场,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馈。
刘智勇还带来了“万莲宝”莲藕汁饮料、“藕遇乡菇”瓶装下饭菜、“一莲天成”袋装荷叶茶等莲藕加工品,个个包装精美。“比如这个莲藕汁饮料,我们打算以6.5元的零售价格‘直攻’火锅店,很多客人都很喜欢。”刘智勇说。李琼介绍,目前他们引进的这套藕汁生产线,每分钟能生产藕汁600罐,销售鲜藕汁,能使鲜藕的销售由每斤亏损2毛钱变为能赚5毛钱,潜力巨大。
刘智勇的经历打动了在场的企业家们,投资人梁福荣当天就从101个农业项目中初选了几个理想项目,准备跟推介人做进一步交流。“这是今年最大的亮点,由企业家们来亲身述说自己的创业经历,这比灌输式地介绍项目投资概况、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鲜活多了。”推介会负责人说。
回乡
外出农民工二次返乡 家乡企业高薪留人
7月31日,省人社厅召开 2020年上半年例行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全省春节后外出农民工再次返乡人数累计达到8.8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7万人。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虽未形成规模性返乡潮,大批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成了市(州)、县(区)级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
要帮助二次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首先要做的就是排查摸底。通江县是劳动力输出大县,该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江主要通过村社、乡镇、县级部门层层收集汇总的方式进行统计。在宜宾市叙州区,该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叙州依靠乡镇(街道)工作人员、村(社区)工作人员和村组网格员入户走访摸排,精准梳理到人,建立全区信息台账并动态进行更新。
“统计出人数后,就要想办法留下这批人。”恩阳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统计出恩阳全区二次返乡农民工人数后,他们迅速将农民工介绍到当地的工业园区。在该区柳林镇柳林食品加工园,入驻企业巴中绿阳科技有限公司趁机引进了第四条加工线设备。“加工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很大,过去不敢扩产能就是怕找不到工人,今年倒因祸得福了,很多人来找工作,几乎都是恩阳区和巴州区的。”公司董事长陈茂介绍说,在招到人的同时,公司还十分尊重工人的意愿,在沿海找到工作的可随时离岗,工资按100元/天结算。
在恩阳区下八庙镇楼房村,福茂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220吨魔芋,今年已经销售一空。因为是卖给加工厂做精粉,该合作社的魔芋可以卖到7000元一吨,一次性就收入了150多万元。为了留下工人帮忙种魔芋,该合作社负责人汪绪文开出一个月5000元的工资,最终成功留下了7个人,“一定要趁着人在,用高工资留下来,不然人走了就没戏了。”
机遇
返乡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企业家在外亏损返乡,农民工在外失业返乡,抓住机会留下人和钱,或许能成为乡村振兴重要契机。在记者采访中,家乡企业老板、人社局负责人、返乡创业项目推介会负责人都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陈茂认为,就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而言,农村相对于城市的就业机会依旧偏少,所以大部分返乡者还是可能要回到城市。“农民工考虑的是工作好不好找,工资高不高,生活有没有沿海好。”陈茂认为,要留下农民工首先能提供岗位的企业要多,“这就得先招商引资,家乡的企业数量要有所保证。”
“为了增加家乡的引才能力,省政府在陆续推介一批高规格的投资项目。”本次推介会负责人表示,重庆只是第一站,随后将举办更多推介会,为的就是“雁归天府,共创未来”,把家乡企业办得又多又好。
“乡村发展的一个问题就是人口大量外流,村庄凋敝,乡村振兴受到缺人、缺项目、缺经营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如果能够利用好二次返乡机会,实现返乡人员的发展与乡村发展的同频共振,或许就可以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个契机。”刘智勇认为,现在的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经商后,比留守村民更了解经济发展业态和商业发展模式。
“比如,一个在城市餐馆做服务员的人,对于消费群体的心理把握,对于餐饮业的各种细节把控,对于经营上的经验都是有一定积累的。对于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来说,这就是可以直接拿过来用的人才,是最节省成本的一种人力资源引入方式。”刘智勇说。
省人社厅负责人则表示:“人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返乡者也必然给乡村带来文化、审美、治理、组织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一些地方乡村振兴成效显著,靠的是善于发挥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作用,不定期组织返乡人员召开座谈会献智献策,鼓励返乡人员带头做民宿开餐馆,其他人跟着效仿,乡村业态也就丰富起来了。所以,希望有更多的人和钱汇集到家乡。”
笔者从多个县级人社局了解到,目前我省多地已开始通过大数据搜集外出及“二次返乡”人员信息,包括务工工种、技能、意向、熟悉的流出地和企业等,根据这些信息梳理分类,来为家乡企业招人做准备。叙州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一旦家乡企业有用工需求,区政府会立即从人员资源库中匹配相对应的人进行电话联系,想方设法将人带回家乡。(张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