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扫描微信,随时获得最新资讯

稳就业的成绩单让人眼前亮信心增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0-01-13

Image title

年关将至,回眸中国的就业“成绩单”,不难发现,我国就业指标依然向好:2019年1—11月城镇新增就业1279万人,提前完成全年预期目标;11月份调查失业率为5.1%,低于5.5%的预期目标。

作为“六稳”之首的稳就业,究竟是怎么稳住的?笔者走访了一些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和专家,听他们说说中国就业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

社保降费是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稳就业政策之一

“公司有3000名员工,对我们而言,社保降费就是很大的政策支持!”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田露露说。

沈阳新松,一家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企业,成本大头在人员上。田露露算了一笔账: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20%降至16%,公司一年可省800多万元,缴费基数下调后,公司又可省下400多万元。“单社保降费一项,就帮助我们降低4%的人工成本,让我们有更多资金进一步引进高级研发人才!”

在许多企业负责人眼里,今年能保持用工稳定,离不开稳就业政策释放的源源红利。社保降费是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稳就业政策之一。

作为普惠性政策,社保降费使各类企业均能“轻装上阵”,更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毕文新担任财务总监的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新企业。“对我们这种类型和阶段的企业来说,社保降费影响很大。企业还处在发展早期,多省几百万元就能把企业引往积极的方向。现在公司人员增长很快。”毕文新说。

社保降费无需任何手续,也使企业获得感更足。

以往,一些减税降费的好政策,因为申报手续繁琐、证明材料多等问题,给企业增加了“甜蜜的负担”。方便、快捷,则是许多企业在此次降费过程中共同的感受。

走进贝卡尔特沈阳精密钢制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办公室,还像往常一样忙碌有序。该公司社保费用的经办,就由这个部门负责。2019年5月1日,全国统一实施降社保方案,人力部门表示,这次“红包”拿得十分轻松。工作人员王楠告诉记者,“啥手续都不用办,像往常一样申报缴费基数,系统自动调整参数显示应缴纳社保费用,直接划转就可以了。”

“降低社保费率综合方案一出台,我们就通过给企业法人发送手机短信、开通咨询电话等方式让企业负责人第一时间知晓社保降费政策。”沈阳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党委书记田阳说,人社部门早在4月中旬就做好了降费准备,5月1日系统所有参数立即调整到位。

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社保降费共为企业减免2725亿元,预计全年超过3800亿元。这3800多亿元,被企业用于投入研发、引进人才、增加福利、开展培训等各个要紧处,成为稳就业的“定心丸”。

“集团现有10.8万名员工,本次降费预计全年将节省人工开支8518万元。” 新疆广汇集团人力资源副总监孙凌云告诉记者,这8518万元,按1名高级人才80万元年薪估算,可以再多引进100名高层次人才;如果用于招聘普通员工,按照每位员工每人每年给予6.5万元薪资估算,可以多解决1300余人的就业。

南京水务集团将节约的2300万元社保费用于启动企业年金项目,给员工的养老添加一份保障。集团好几位员工告诉记者,退休后,可多领上万元的养老金。“社保降费,让我们普通员工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服务业特别是消费性服务业的持续高位增长是稳就业的重要基石

如果说稳就业政策落地是中国就业成功承压的秘诀之一,那么中国经济发展带给就业的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服务型消费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让就业韧性更强。

“上个月,我赚了一万五千元呢,这个月争取也能上万。”“双12”来临,中通快递小哥路庆辉再度迎来派送高峰,匆忙奔走在大街小巷。

   

近年来,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代驾……这些服务类职业已越来越深地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

2019年前三季度,服务消费增速超过10%。服务业成为最火热也最紧缺的从业方向之一。11月21日,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根据全国102个定点监测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填报的数据,发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全国招聘求职100个短缺职业排行。其中,42个短缺职业属于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排名前5位的营销员、收银员、餐厅服务员、保安员、保洁员全部为服务业岗位。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天然具有更强的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同时,服务业的就业弹性系数也更高,创造的就业增量远大于第一、第二产业。因此,服务业特别是消费性服务业的持续高位增长成为保障中国就业稳定的重要基石。

——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催生大量新职业,让就业选择更多。

“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对农业经理人的需求总量将达到150万人左右”“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运维员等相关人才缺口将达300万人”……自今年4月,人社部等三部门发布13个新职业后,新职业需求呈井喷态势。

“从年初一直忙到秋收,中间就没歇过,订单实在是太多了。”一年的忙碌,让农业无人机驾驶员邱辉黑了3个色度。“刚开始,乡亲们不理解我们的工作,现在,我的堂弟们都想学无人机驾驶技术,收入好,还受乡亲们尊敬。”

除了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新职业,还有很多新奇的从业领域展现在大众面前,如密室剧本设计师、宠物摄影师、非遗菜系传承人、头皮养护师……其中,经初步估计,光全国专职或者兼职旅拍师已超过100万人。

“需要注意的是,不少新职业是以兼职、灵活就业等形式出现的,这些岗位的就业质量有多高、对传统岗位的补充性有多强还有待观察、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说。

新就业机会不断涌现的同时,一些传统就业岗位也在消失,引发就业结构变动,最典型的莫过于“机器换人”。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行业不可避免要进行分化重组、优胜劣汰,这必然会对就业结构带来影响。”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说,自2017年开始,中国上中下游行业集中度明显上升,并带来劳动者就业岗位的变化。特别是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对就业会带来影响。“历史证明,技术进步就是一把双刃剑,既是产业调整、升级的基本驱动力,也会对已有工作岗位实现替代,对就业产生影响。”

刘元春表示,在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技术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已经显现。研究发现,随着技术的升级,尽管第二产业每年仍保持较快增速,但其就业总量反而会减少200万个左右。

通过改革,提高人才岗位的匹配度

经济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产生的影响难以避免,但这一挑战,也是我国实现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机遇。

智联招聘CEO郭盛表示,产业发展方式在变,企业生存方式在变,岗位分布情况必然也在变动,既有缩减、消失的岗位,也有新生、扩容的岗位。要提高人与岗位的匹配度,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让人才具备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二是让人才可以自由流动,从而提高匹配效率。

“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的转型升级,实质上是劳动力结构、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尹建堃说,制造业能否顺利转型升级,关键要看能否形成有效的、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产业工人队伍。

当前,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主要来源为农民工群体,他们是否具备了相应的能力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介绍,2011年的调查显示,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6年,恰好适应要求劳动者有9.1年受教育年限的第二产业劳动密集型岗位,以及要求9.6年受教育年限的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岗位。但是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更多岗位将转为技术密集型。根据测算,第二产业技术密集型岗位要求劳动者有10.4年的受教育年限,第三产业技术密集型岗位要求为13.3年。

“农民工的现有受教育程度,尚不足以支撑他们转向技术密集型岗位,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蔡昉说,因此,大力推广技能培训颇为关键。

2019年以来,我国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5000万人次的培训,同时,大力推广新型学徒制,开展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企业试点,着力补短板、强技能,以期让我国人才供给更符合岗位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培训不仅包括技能本身的培训,还包括职业素养培训。”郭盛说,在去产能背景下,有不少产业工人难以顺利转向服务业,是因为产业工人从事的往往是机械式、重复性劳动,而服务业人员更多比拼的是心力和脑力。“培训的关键,不在于具体技能,而是要让产业工人接受服务性行业的思维模式,培养新的职业素养。”

要做好第二件事情,提高人才与岗位匹配效率,应当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人才可以在城乡间双向自由流动。

“一方面,我们要在户籍制度、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宅基地流转等方面推进改革,让城里人也能顺利下乡;另一方面,在农民工进城问题上,要着重解决好农民工在城市的住房、医疗、养老等问题,让农民工进得了城、留得下来。”刘世锦说。

“住房问题已经成为约束人才跨城市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未来需要从制度、观念等领域破题,畅通人才流动通道,提高人力资本的配置效率。”郭盛说。

采访中,专家们还强调,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生的劳动力逐步减少,劳动者平均年龄逐步上升。同时,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劳动者的素质在不断提高。未来,中国就业总量压力将有所缓解,但随着劳动力供给结构改变,岗位需求结构变动,存量市场的匹配问题将日益重要。专家们表示,中国就业问题将愈来愈多由总量问题转为结构问题。

“虽然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不小,但2020年,我们仍计划再招聘300名高校毕业生来充实队伍。”展望未来,王楠充满信心。(李心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