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扫描微信,随时获得最新资讯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让人才回流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发布时间:2019-09-20

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四川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多措并举,吸引更多人才回到乡村。

9月9日至10日,第三届四川村长论坛暨村社发展大会在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月坝村举行,省内外名村负责人、各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农业科技人才、优秀村官等齐聚一堂,就如何深度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吸引更多人才扎根乡村,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

目前我省农村人才结构如何?有哪些问题亟待破解?新闻记者在本次论坛上寻找答案。

故事

  人才返乡带动产业发展村民增收

给大棚测温,查看菌棒成活情况……9月9日,尽管细雨蒙蒙,但在利州区白朝乡白朝村食用菌基地里,种植户王钦一刻没有停歇。“种灵芝温度、湿度都得把握好,一项有失,就会影响全年收成。”王钦说。Image title

2012年,王钦投入80余万元资金流转了25亩地,在当地老乡质疑的目光中种起了灵芝。次年春天,第一批灵芝便喜获丰收,实现利润180余万元。两年后,王钦夫妻俩又在网上开起了农特产品销售店,并引进一家外国公司,合作研发灵芝产品。

如今,白朝乡的灵芝、香菇、黑木耳、银耳等9类产品以“月坝”商标在国内外市场广为销售,他们的灵芝园成为西南科技大学科研创业实践基地,王钦不仅自己成为了“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还带动村民共同增收。

白朝村4组贫困户张清秀告诉记者,她的老伴儿常年有病,但自己在灵芝园务工后,减轻了家里的负担。“这里离家近,一有活儿我就来。”去年,张清秀务工收入近6000元。

“我们一年的劳务支出有18万多元。”王钦表示,对像张清秀这样的贫困户,他会优先考虑用工,并按时结算工资,目前已为当地200余人提供了就业机会。除此以外,王钦和妻子还积极引导村民发展食用菌种植,仅白朝乡所辖的5个村就有184户农民发展食用菌,袋料香菇存量近360万袋,段木香菇、银耳15万段,羊肚菌25亩、灵芝30余亩、天麻40余亩,种植户因此人均可增收4260元。

放眼全省,王钦绝非个例。在都江堰,成都市圣寿源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蒯世军,凭借自己32年的种植经验,致力于农产品的安全栽种和新品种试种,他的公司承包了都江堰75%以上的流转土地,年产蔬菜30000多吨,水稻2000多吨。2018年,圣寿源公司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带动了都江堰周边3000多户农民持续增收。

在名山区解放乡高岗村,村支书王英充分发挥党支部核心领导作用,带领群众首创了“组织引领、群众参与、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岗模式”,不仅实现了本村垃圾量、垃圾清运工作、垃圾清运费减量2/3,还成功将该模式在全区、全省推广。

在乐山市沙湾区谭坝乡,蜀景苑生态观光农场主廖万夫,规模种植佛手柑6500亩,销售收入4000万元,基地常态化吸收 100 余名周边群众务工,并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佛手柑近7000亩。

解析

  乡村缺乏专业化复合型人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是基础。

“空心化”“老龄化”是我省农村亟待破解的现状。根据《四川省统计年鉴》,2009 年至2018年10年间,全省城镇化率从 38.7%提升至 52.29%,乡村常驻人口减少了1037.5万人,呈明显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我省的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60 岁以上常住人口 1762.5 万人,占人口总量的21.13%,高于全国3.25个百分点,按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已进入深度老龄化。Image title

如何将人才引入乡村、留在乡村,形成人才聚集、人尽其才的局面?

早在2010年,我省就出台了首部中长期人才规划,并重点对农村人才发展、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人才开发等内容进行了规划。2017年,我省多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四川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引导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而后,我省出台了包括《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围绕乡村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管理、创新创业多个环节,指导完善与全面改革相适应的人才制度体系。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指出,要把乡村人才纳入各级人才培养计划予以重点支持,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可以说,多项政策指向和激励政策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根据本届四川村长论坛上发布的《2019四川乡村人才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省以农业经营型人才队伍、农村工作队伍、农村能工巧匠、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才以及新乡贤人才队伍等六支乡村人才队伍为主的乡村人才总量已达147.4万余人。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报告》也指出,在人才队伍结构方面,乡村人才构成以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中年男性为主,可以说这类低学历者接近半 数,占49% 。而职业化、专业化、复合型的人才在乡村尤其缺乏。

“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个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三农’工作队伍,需要在农村引进更多的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需要吸引更多善管理、懂规划的人才流向乡村。”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建言

  多措并举让乡村吸引人才

乡村要吸引人才,必须“筑巢引凤”。

此次的《报告》,提出应以建立健全农村工作队伍激励机制为重点,培养乡村人才队伍引路人,比如优化选人、用人标准体系,打通优秀基层干部晋升通道,建立报酬激励体系,提高经济待遇。探索建立“遴选+培训+考察+使用”的农村人才队伍培养模式。

《报告》也提到,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人才队伍的主力军,所以应该加快从简单知识培训到人才体系培训的转变。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培训项目,或围绕培训需求同步构建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形式,强化认定、扶持和跟踪体系。要破除农业科技人才岗位体制局限,这包括给人才“搭梯子”“压担子”,增加编制岗位,改革现行职称评聘制度,并完善评价和激励制度。要聚焦三产融合,培养复合型经营人才,整合各渠道资金资源,加大对农村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和引进力度。要创新培养管理机制,保障农村能工巧匠“后继有人”。要以推动新乡贤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引入乡村人才队伍的“生力军”。

在此次四川村长论坛上,一些省内外名村负责人和“三农”专家也就人才振兴建言献策。

“农村要发展,喊破了嗓子,不如作出样子。”江苏省徐州市马庄村原党支部书记孟庆喜说。他从1986年开始,当了数十年的村干部。孟庆喜认为基层工作繁杂且重要,马庄村的变化和成绩,实际上就是农村工作开展实施出来的。“我们全体党员参与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以及治安巡逻等志愿劳动。”孟庆喜表示,在马庄村,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堡垒。

“要留住人才,引进人才,需要营造一个很好的生活、工作的氛围。”彭州市宝山村党委书记贾卿表示,近年来宝山村通过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融合发展,让当地能够给年轻人提供更好的发展“土壤”。同时,宝山村也采取了“招、请、送”等方式引进人才。其中,通过招和迎,请有想法、有作为的年轻人来宝山扎根;通过请,让农业专家、规划专家等来宝山提供智力支持;通过送,让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年轻人,到外地、到高校深造学习,从而培养出宝山发展所需的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乡村,农业工作者的主战场也在乡村 。”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刘登才认为,各地应该针对关键产业发展,并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培养更多的农村实用型技能人才,在专科、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方面加强培育。“另外,各地大力发展产业,可以更好地吸引人才。”刘登才以川农大为例表示,每年川农大都要培养相当多的农业专业人才,并且其中很多人主要从事农业产业发展。各地对于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视,也能让这些专业人才学以致用。(刘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