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扫描微信,随时获得最新资讯

把准定位 强化责任 真抓实干 努力开创四川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工作新局面

来源: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发布时间:2019-06-27

把准定位  强化责任  真抓实干 

努力开创四川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工作新局面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田杰


这次会议是四川人力资源流动管理系统的第一个工作会,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全国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工作座谈会部署,分析新形势,明确新职能,找准新定位,确立新思路,筹划安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一句话,就是要解决“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的问题。

一、深化认识,增强做好新时代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上月15日、16日,人社部在苏州召开了全国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工作座谈会,汤涛副部长出席会议并作了《凝心聚力、改革创新,推动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报告,对新时代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工作“定了调”“定了向”。最大的感受就是政治要求高、使命责任大、工作任务重。归纳讲,突出表现为“四新”:

一是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新定位。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是激发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的前提基础。进入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高质量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习总书记对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工作高度关心和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主要包括:要创新人才流动体制机制,提高人才横向和纵向流动性;要坚持竞争激励和崇尚合作相结合,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有序流动;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要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加快构建“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长效机制;要加快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使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要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强化政府人才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市场化、社会化人才管理服务体系,加快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人力资源流动管理领域的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能不能落实好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既是政治责任,也是政治考验。我们必须紧跟形势变化,提高政治站位,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新时代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准确把握其“稳就业、保民生、聚人才、促发展”的新定位,以更加务实有效的工作,创造新价值、争取新作为。

二是新定位拓展了我们的新职能。这次全国系统会上,人社部明确了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工作的“五大职能”,相比以前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工作,其内涵与外延都有了很大的拓展、深化,决不能简单认为只是“改了名字”而已。具体讲:第一项,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规划、建设和监管,健全人力资源流动市场机制。这要求我们必须履行好市场培育的法定职责,不能仅仅满足于把市场“建起来”,更要通过政策、规划、资金、项目等让市场“强起来”,还要通过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把市场“管起来”,通过健全的市场供求、价格、竞争机制让市场“活起来”,以此促进人力资源市场性流动。第二项,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提供服务。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大力推进人力资源产业本身的政策创新、业态创新、技术创新,更要发挥好其融合度高、外溢性强、创新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在人力资本服务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第三项,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完善区域人才交流合作机制,指导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职业中介机构工作,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这要求我们更加主动、更加深入、更加有效地参与人才工作,既要发挥好市场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作用,又要加快建立完善人才流动配置宏观调控机制,最大限度释放人才创新活力,提升人才贡献率。第四项,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这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三支一扶”项目,要以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加快构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拓宽基层就业渠道和成长空间,使其成为基层干部人才队伍的“活水源头”。第五项,拟定人员调配政策(不含公务员)并组织实施。这要求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特殊需要人员及藏区人员(不含公务员)调配工作。总之,面对沉甸甸的担子,不容我们有丝毫懈怠,必须开拓进取、积极作为,才能不辜负组织把我们放在这个岗位上的信任。

三是新职能要求我们有新作为。关键就是要按照全国系统会议要求,切实做好“四个服务”:一要服务就业创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2018年以来,党中央始终把“稳就业”摆在国民经济“六稳”之首。今年“两会”又首次把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层面。今年,四川高校毕业生预计达44.7万人,城镇要新增就业8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要控制在4.5%以下,加之受中美经贸摩擦、经济稳中有变、下行压力增大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就业压力依然不小。对此,我们必须有效应对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加快建立完善“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公平竞争、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机构诚信服务”的人力资源流动配置机制,以更健全更完善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提供更精准更高效更便捷的就业创业服务。二要服务人才开发。人才是优质的人力资源,其背后就是资金、技术、项目,就是生产力、创新力,理应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人才又是具有流动性的战略资源,近些年国内外愈演愈烈的“抢人大战”充分说明,人才是国家竞争力、地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就四川而言,人才总量大而不强、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资源区域和产业分布失衡、艰苦边远地区引人难留人难等问题依然突出。为此,我们必须围绕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人才振兴工程,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作用,大力破除人才流动体制机制障碍,加强人才流动宏观调控,优化人才流动公共服务,提升四川的人才竞争力吸引力。三要服务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重点产业支撑,重点产业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把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服务重点产业上。党的十九大后,省委着眼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加快建设“5+1”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今年上半年,我们聚焦“5+1”及文旅、建筑“七大产业”,展开了四川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编制工作。据目前统计数据,已有778个重点用人单位上报了9137个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可见,我们在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各地要加快建立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与人才资源的供求匹配机制,增强人才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为重大战略、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提供高契合高效率的人才支撑。四要服务脱贫攻坚。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有不到两年时间,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目前,四川还有45个深度贫困县、71万贫困人口,今年全省计划脱贫55万人、摘帽31个贫困县,到年底除凉山州外,高原藏区两个州及18个市的贫困县全部摘帽,任务还非常艰巨。我们要把实施人力资源服务助力脱贫攻坚行动作为严肃的政治任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引导和支持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向艰苦边远地区、深度贫困地区延伸业务,把“三支一扶”队伍打造成脱贫攻坚的重要生力军,让选择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

四是新定位新职能新作为要求我们的队伍有新加强。主要是进一步加强“四方面的力量”:一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这是我们人力资源流动管理系统的“主干”力量。关键是要加快建设一支“职责明确、业务过硬、分级负责”的主抓主管队伍。“职责明确”就是要利用这次机改,定岗定位、定人定责,在编制限额内尽量实现上下业务对口,解决好“有人干”的问题;“业务过硬”就是要坚持“派出去学”与“岗位上练”相结合,在学中干、干中学,解决好“不会干”的问题;“分级负责”就是要严格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解决好“齐心干”的问题。二是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这是我们公共人力资源服务的“主导”力量。关键是要加快构建“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服务体系。“覆盖全民”就是要在服务普通劳动者的同时,聚焦各类重点就业群体、急需紧缺人才,提供精准服务;“贯穿全程”就是要在提供“八项免费公共服务”的基础上,拓展范围内容,创新方法手段,让公共服务真正贯穿于人力资源流动管理的全过程各领域;“辐射全域”就是要依托四川人社“一号工程”,统筹推进省市县乡四级公共服务机构协同发展;“便捷高效”就是要着眼“最多跑一次”改革目标,发展线上线下服务网络,简化优化服务流程,深化“窗口”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效能和水平。三是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据统计,去年底全国范围内经营性机构占比达到85.4%,我省为78.6%。可以说,这已是我们人力资源市场的“主体”力量。关键是要通过政策扶持、外引内育、交流合作等,在保持机构总量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加快培育一批“诚信服务好、创新能力强、竞争优势大”的四川人力资源骨干企业。“诚信服务好”就是要既能够提供优质、高端的人力资源服务,又能重诚信、守规矩、不出事;“创新能力强”就是能紧跟产业前沿、对接市场需求,一手抓传统服务升级、“有中生新”,一手抓中高端业态创新、“无中生有”;“竞争优势大”就是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与合作,具备一定比较优势,品牌效应突出。四是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这是我们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要“辅助”力量。关键是要发挥好“行业自律、参谋智囊、会员之家”三大职能。“行业自律”就是要结合脱钩改革,进一步理顺管理运行机制,在行业诚信建设、标准化建设、规范化建设等方面起到更大作用;“参谋智囊”就是要会同相关院校、专家,深化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更好辅助宏观决策;“会员之家”就是要强化“为会员服务、为行业服务”意识,在企业发展好的时候当好“店小二”,在企业遇到困难时当好“急郎中”。

二、把握现状,坚定在新的起点上开创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工作新局面的信心决心

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工作与以前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工作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这些年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取得的成效,为推动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工作创新发展打下了基础,要看到优势、坚定信心;另一方面,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差距,仍是今后的主攻方向,必须下定决心、聚力攻坚。

首先,要在现有的好底子好基础上接续前行。近年来,四川人力资源市场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连续多年保持25%以上较快增速,去年更是达到45%。我们顺利完成21个市州、183个区县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改革任务,先后出台做好人力资源市场整合、事中事后监管、诚信体系建设等工作的政策文件,多层次、多元化人力资源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成都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为“主干”辐射全域、区域性园区为“支点”带动周边的产业集聚创新发展格局初具雏形。2018年,我们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有关部署,各项重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取得阶段性成效,出台《关于做好人力资源服务行政许可及备案工作的通知》,启动地方立法工作,市场法制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人力资源服务业加快发展,各类服务机构增至1185家,从业人员达2.55万人,营业总收入268亿元,年服务用人单位127万家次,帮助实现就业和流动683万人次;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不断深入,全面启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三支一扶”助力脱贫攻坚持续加力;人才流动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系统上下要有“接着干、照着干、闯着干”的意识。接着干,就是对目前一些重点工作、大项任务要一抓到底;照着干,就是对以前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要继续坚持;闯着干,就是要紧跟形势任务发展,解放思想、敢闯敢试。

其次,要在解决现实问题差距中谋求突破。总的看,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和解决的主要有“四个不”:一是不平衡。这次全国系统会上,江苏省交流了省市县三级人力资源市场标准化建设经验,很有借鉴意义。从四川情况看,虽然近些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不少二、三线城市和县级市场建设相对滞后、欠账较多,不少地区仍是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唱“独角戏”。以去年营收为例,成都占全省总数的88.4%,排名第二、三、四位的广元、凉山、广安分别只有1.6%、1.6%、1.5%,其余17个市州均低于1%。二是不充分。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业无论在“量”还是“质”上,与四川“经济大省、人力资源大省、西部经济‘领头羊’”的地位还不相适应。去年,四川经济总量已迈上4万亿台阶、稳居全国第六,人口总量8341万、全国第四,但人力资源产业规模排名还比较靠后。具体讲,从体量上看——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已跨入“千亿级产业规模”、遥遥领先,辽宁、山东、湖北、福建已达“四百至五百亿级”,我们与河北、安徽、江西、重庆、陕西大体相当,都在“两百至三百亿级”,处于“第三梯队”;从质量上看——我们仍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创新能力不足、专业程度不高、同质竞争严重、本土企业缺乏竞争力等问题较为突出,目前全省排名前三的仍是招聘、派遣、人事代理等传统业务,其中招聘更是占到了近70%,外包、测评和猎头等中高端业态则排名最后。三是不活跃。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价格和竞争机制还不健全,统一的市场运行规尚未完全建立,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人力资源服务业贡献率不大,GDP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抢人大战”进一步加剧地区间的人才失衡,成都推出人才新政后“虹吸效应”明显,“三州”等地人才却流失严重,个别市州流失人员中外地人才达到80%,出现严重的“人才赤字”。四是不规范。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化,人力资源市场准入门槛越来越低,但“宽进”的同时“严管”并没有及时跟上,市场活动不规范、不诚信问题时有发生,一些潜在的风险隐患犹存。这次全国系统会上,汤涛副部长点了2017年一名大学生被传销组织利用网络招聘诱骗致死案,以及去年某市部分人事代理中介利用已注销企业或皮包公司与大学生签订不实就业协议两起典型案例。今年上半年,厅里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执法行动,共查处违规违法行为46起。近日,省住建厅函告了在建筑行业“挂证”专项整治中,发现有13家公司以职业介绍为名提供“挂证”信息服务、扣押劳动者职业证书等问题。这些,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今年是特殊之年、大庆之年,也是敏感之年。在市场监管上,我们必须守住一条“底线”,就是可能引发重大舆情或社会不稳定的案件不能出,人社部已通报或其他地区已发生的典型问题不能出。

第三,要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履职尽责。分析以上问题和差距的原因,有的是改革发展中必然出现的,需要在改革发展中逐步解决;有些则与主管部门重视不够、指导不力、落实不好有很大关系。一是职责分工不清,二是改革创新不够,三是工作合力不强,四是跟进落实不好。这些都是与我们的职责、任务不相符的。特别是今后工作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谋发展、抓落实更要实打实、硬碰硬,这样才能尽到应尽的责、干好该干的事。

刚才既讲了近些年的成绩,又着重讲了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有各地经济基础、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各异等客观因素,但一些条件相近的市州在市场建设水平、人力资源产业发展规模等方面差距却很大,从中也反映了少数主管部门主观上的不重视不作为。对此,希望各级进一步认清形势、保持清醒,真正从思想上紧起来,行动上快起来,标准上严起来,尽快把这些问题和差距转化为发展的潜力、赶超的动力。

三、理清思路,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工作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

根据全国系统会精神和年初全省人社暨扶贫工作会有关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围绕“提高人力资源流动配置效能、推进四川高质量发展”这条工作主线,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推进市场性流动、引导性流动、计划性流动为抓手,积极推动人力资源市场法制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化、人才流动配置科学化、人才流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助力于四川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新格局、发展“5+1”现代产业体系、创建西部创新人才高地、打赢稳就业及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等战略部署。主要目标是:力争2020年底,人力资源市场地方立法实质展开,市场总体实现依法监管、依法运行,人才流动宏观调控机制不断健全,市场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年均保持25%以上增速,成都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西部领先;到2022年底,全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以省级人力资源市场条例为主干的法规体系更加完善,破除妨碍人才流动体制机制弊端有较大突破,新建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3至5个,全行业年营收突破500亿元,每年帮助实现就业和流动700万人次以上。重点任务是:

(一)持续抓好《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贯彻落实。以贯彻实施《条例》为契机,不断健全人力资源市场政策体系、监管体系和运行体系。重点突出“四抓”:一抓政策配套。展开人力资源市场地方立法相关工作,制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办法、网络招聘管理规定等配套规章。各市州也要做好国家、省上相关政策法规的具体化、本土化工作,从政策层面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二抓市场监管。按照人社部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落实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备案管理规定,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和年度报告公示等制度,探索创新网络招聘等监管手段,不断优化市场环境。三抓诚信建设。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证”。要持续开展人力资源市场诚信主题创建活动,今年重点是做好第三轮全国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遴选工作,原则上从省级诚信示范机构中择优推荐。要进一步抓好诚信建设成果后续应用,探索试点信用分类监管机制,发挥诚信主题创建活动典型作用,让守信者得“甜头”、失信者有“痛感”。四抓区域协同。区域协同不是同构发展,而是优势互补的差别化协调发展。要加强全省市场联动、线上线下互动,深化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市场交流协作。要完善市场供需信息发布制度,加快建设市场供求信息监测统计分析系统。支持有条件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专业性、行业性市场,做好“欠发展”市场的“赶队”工作。

(二)坚决落实人力资源助力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关键要找准我们在人社扶贫工作大局中的定位,精准聚焦、深挖内潜,重点实施好“两大行动”:一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助力脱贫攻坚行动。这项工作,人社部去年8月、今年3月连发了两个通知,足见其重要性紧迫性。各地要针对扶贫开发中劳务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层层细化任务、压实责任,重点面向45个深度贫困县,统筹开展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组织提升行动、精准对接行动、专场招聘行动、创业指导行动、技能扶贫行动和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市场援建行动。对成绩突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优先纳入诚信示范机构评选范围,有条件的地区要在政府购买服务中予以倾斜。二是三支一扶计划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前年,省委省府“两办”印发《关于实施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的意见》,明确今后5年每年选派不少于200名“三支一扶”大学生到深度贫困县服务。今年3月22日,省委清华书记专门批示:“可在计划限额内向凉山州适当倾斜,重点支持教育和卫生机构”。各地要继续把“三支一扶”作为“人才扶贫”的重要方面,用足用好国家、省上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协调配套力度,推动“三支一扶”招募名额、经费补助、招募岗位持续向扶贫领域倾斜。目前,45个深度贫困县在岗“三支一扶”大学生有632人,今年计划新招募622人、其中凉山州追加33人。相关地区要把这支队伍“用好、育好、管好、留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

(三)加快打造四川人力资源服务业升级版。要抓住当前人力资源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期,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以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为重点,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创新力、竞争力和供给力。一是创新产业引领政策。抓紧出台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把人力资源服务业纳入四川“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总体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形成协同推进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二是持续推动产业集聚。贯彻实施即将出台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管理办理》,配套省级产业园认定管理相关标准。推进成都国家级产业园后续建设,建设泸州、绵阳、达州、资阳等省级产业园,培育德阳装备制造、乐山文化旅游等专业性和攀枝花、宜宾等区域性人力资源市场。三是推动产业创新升级。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行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积极开拓服务外包、管理咨询、高级人才寻访等新业态。今年下半年,要高标准举办好四川首届人力资源服务业博览会暨高端论坛。四是支持骨干企业发展。结合国家人力资源骨干企业认定工作,评选一批四川“5A”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依托我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积极搭建人力资源交流合作新平台,支持各类企业“走出去”,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健全完善一视同仁、公平均等的市场竞争机制,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继续落实与上海外服集团签订的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五是狠抓人才队伍培养。对接人社部实施的行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建立我省人力资源服务培训实训基地和行业中高端人才数据库,持续抓好行业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相关培训,不定期组织赴国内外的交流学习。

(四)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工作。着眼“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加快构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一是全面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根据省上实施意见,各地要抓紧细化配套措施,推动基层成长计划落地见效。今年,人社部将制定基层成长计划后备人才遴选培养工作方案。前不久,厅里草拟了《关于做好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后备人才库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目前正在征求各方意见。有条件的市州可先行建库,逐步形成分层次、多渠道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二是更好实施三支一扶计划。今年起,中央财政加大了投入力度,厅里正在协调省财政配套资金,拟提高“三支一扶”人员工作生活补贴标准。各地要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工作落实的力度,通过改进招募方式、强化管理培训、搞好服务保障、畅通就业出口等,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目前,今年的招募指标已全部下达,各地要从严把关、宁缺毋滥,确保把一批符合条件的优秀大学生选派下去。三是进一步做好基层高校毕业生宣传激励工作。以今年中宣部、人社部“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学习宣传活动为契机,结合基层成长计划后备人才库遴选工作,选树宣传一批扎根基层、奉献基层、建功基层的我省优秀大学生代表。

(五)不断提高人才流动公共服务质量水平。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各级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突出完善政策、优化服务、宏观调控等关键环节,加快形成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新格局。一是完善配套政策。贯彻实施人社部《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意见》,抓紧制定我省的配套措施。省上文件出台后,各地要迅速抓好学习贯彻,细化落实办法,找准发力重点,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力争在人才流动机制改革方面率先突破。二是优化公共服务。继续落实好今年全省人才中心主任工作座谈会精神,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简化优化人才流动公共服务,重点开展好“智汇天府”大招聘、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校园等公益性服务活动。结合学习贯彻人社部即将修订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大力推进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后续集成应用,逐步实现“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三是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健全人才市场动态监测机制,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人才流动状况监测分析,探索人才市场化流动补偿机制,依法规范重点领域人才流动。落实好国家、省上关于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有关文件,着力解决基层长期存在的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难题。创新开展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编制发布工作,支持各地紧贴实际编制人才目录或《白皮书》。

四、狠抓落实,确保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今天的会议,标志着四川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工作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但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顺利开局、首战定局,后续落实才能步入正轨、打好基础;难就难在不确定因素多、无现成路子可循,必须“摸着石头过河”。越是在此关键节点,越是要把工作方法搞对头,解决好过河的“船与桥”问题。

一要尽到牵头的职责。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工作涉及面广,系统上下要切实“牵”起头来,凝聚起各方力量。要善于对上借力,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政策扶持、规划引领、资金配套等方面力求突破,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设立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要善于横向联动,与同级有关部门分工协作、攥指为拳,共享资源、共解疑难、共促发展;要善于对下指导,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下级难以解决的疑难、棘手问题上,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更不要想当然、瞎指挥。

二要用好统筹的方法。重点是统筹处理好“三个关系”:首先是我们政府主管部门和市场的关系,要坚持“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统一,既防“左”,不能管得过死、干预过多;又防“右”,不能放任不管、无所作为。其次是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工作与其他相关工作的关系,要找准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契合点,以及与就业、人才等战略的结合点,加强整体设计、协同融合,特别是一些市州担负了兼管责任的就业、人才等科室,更要发挥好特有优势,弹好钢琴、统好力量,防止“兼管不管”。第三是市场宽进严管的关系,一方面要坚定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准入门槛,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三要趟开改革的路子。要想解决当前人力资源流动管理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离不开改革这关键一招。要加强调查研究,把准新时代人力资源流动管理的新特点新规律,明了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以及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谋定而后动;要突出问题导向,发扬“先人一步”“高人一招”的精神和胆略,用问题倒逼改革,持续推动政策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要坚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地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把发展的要求、愿望和客观实际统一起来,走好自己的路,不搞“一刀切”,不搞单一模式;要深化对外交流,坚持“拿来主义”,及时引进、消化、吸收别人的好经验好做法。

四要营造大抓的氛围。我们不仅要埋头苦干,还要注意强化宣传的意识,多措并举、持续造势,确保工作一开局就有声色、有氛围。要充分利用好宣传平台,及时宣传政策、反映动态、推广经验。当然,这要建立在各地工作落实的基础上。因此,我们首先要把工作搞好,然后才能宣传好。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续写新篇章,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在人社部的正确指导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四川人社工作有关部署,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努力推动四川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本文系田杰同志2019年6月25日在四川省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略有删节)